金華地處“浙江之心”,是擁有200萬市場經營主體的民營經濟大市。2022年,浙江省委賦予金華“高水平建設內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近年來,金華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新型易貨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高能級開放強市。2024年,金華外貿出口7719.2億元、增長16.4%,對浙江省貢獻率達32.1%,占全國份額提高至3%。
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內卷問題,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金華此前已有兩家企業的反內卷式競爭的成功案例受到關注,金華市委書記朱重烈如何看待“內卷式”競爭對金華經濟發展的影響?從政府層面,金華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引導企業避免“內卷式”競爭,推動經濟良性循環?
金華市委書記朱重烈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金華市企業“內卷式”競爭在部分行業、部分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現形式還是卷價格,導致有的商品價格下降,帶動企業利潤下行,進而造成居民工資收入和消費能力下降。
金華市委書記朱重烈說:“我們深刻認識到,破解企業內卷困局必須跳出“頭痛醫頭”的傳統思維,以系統化改革推動產業生態重構,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科技創新方面,金華以浙中科創走廊建設為牽引,堅持“產業平臺+研發平臺+大孵化器+企業”融合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2024年,金華實施了省“千項萬億”科創強基項目15個,組建院企聯合研發中心25家,引導企業研發投入增長5.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7.7%,均居浙江省前列。壽仙谷公司“食藥用菌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金華成功入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前50強,創新能力指數上升16位。
內陸開放方面,金華通過建強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主平臺,建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主樞紐,提升對外開放能級,幫助企業融入“雙循環”格局,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藍海。特別是一大批傳統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等方式開展外貿業務,去年全市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突破1.7萬家,增長了10.3%。金華還通過強化市級統籌、深化增值服務、保障公平競爭、扎實助企賦能等措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市域標桿。
政企聯動營造協同發展生態方面,針對中小企業“散而不強”的現狀,金華市創新推行“鏈長+鏈主”雙鏈驅動模式,選擇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及農機裝備、智能家居等十條重點產業鏈,由市領導擔任鏈長助創新、拓市場、解難題,由龍頭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立產業鏈供需對接機制,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良好生態。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大力支持零跑汽車發展,為企業提供要素支持、市場推廣等全方位服務,并大力推進整零作用,吸納本土企業進入零跑供應鏈,招引外地供應商在金華建廠,先后集聚了零跑配套企業38家,零跑零部件本土采購金額比例提升至40%以上。去年,零跑汽車完成交付29.4萬輛、同比增長103.8%,帶動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值增長32.7%。
“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對于以上這些工作,我們將以長期主義者的堅定,持之以恒、不斷深化地抓下去,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養壯大新興產業、謀劃打造未來產業,奮力推動高質量趕超發展提能級開新局,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多作貢獻。”朱重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