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4日電(記者樊菲菲)美國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方琦近日表示,DeepSeek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偏研究型的導向,而不是以盈利為短期目標。它更多能夠從研究角度來鼓勵工程師更高效地運營,而沒有特別多財務變現或者業務變現壓力,這就是DeepSeek在文化和業務模式上與其他大模型公司的主要區別。
此外,DeepSeek擁有大量工程師,在有限的硬件環境下,尤其是美國芯片管制后,進行算法優化。例如,V3模型就應用了混合精度計算等技術,這些都保證DeepSeek能夠在有限的資源當中,能夠更好地提高模型的性能。
方琦指出,目前開源和閉源確實還有很多爭論,如果一個閉源的模型性能達不到開源的水準,就很難去界定這個閉源模型是不是還有特別存在的必要,這要從商業路徑來探討。但是如果一個閉源模型能夠強于開源模型,從商業角度或者收費模式上它還是有其優勢和適應存在必要性。
DeepSeek的開源策略尚未考慮具體商業落地,未來如何演進有待需觀察。“當然開源模型如何去商業化,我覺得這還是有很多思考或者未來的嘗試在里面,” 他表示。未來尤其是基于推理模型,會有很多新的嘗試,大家可以通過像DeepSeek-R1這樣的開源模型做更多的研發和創新,為各行業帶來新的嘗試機會。
“我覺得DeepSeek未來是如何能夠走向全球化,包括它如何能夠更好的推出后續模型解鎖更多業務場景,是不是能夠推出一些場景和模型結合的一些應用或者通過它的生態,我覺得可能都是會比較重要或者比較有挑戰的一些方向。”他表示。DeepSeek如何能夠確保初心,能夠使這個模式或者創新持續下去,可能都是比較重要的一些方向。
對于中國企業來講,需要更加關注對AI的治理。他認為,如果將DeepSeek模型的能力比作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那么缺乏原生剎車系統或剎車系統不完善都將帶來風險。企業需要自建或管控這些風險規避機制,確保AI治理體系的健壯性,才能使企業的“車”開得更快。因此,關注AI倫理和負責任的AI治理是關鍵。
創業者和普通人又如何用AI打造新的行業?他表示,每個從業者身邊都會用一些新的工具提高生產率、更好的解鎖生產力,這是比較重要的應用AI能力。未來,會用AI的人淘汰不會用AI的人,這是大家普遍能夠看到的一個趨勢。
Gartner近日發布2025年及未來,中國企業實現人工智能(AI)價值的預測。未來兩到五年內,中國將發生一系列主流變革,有力推動AI在中國的普及。這些變革包括AI模型、AI工程化、AI數據管理和AI 產品化等領域取得的進展。
調研報告顯示,到2027年,中國80%的企業將使用多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來實現多樣化的模型功能、滿足本地部署要求并獲得成本效益。到2027年,中國采用復合型AI的企業將比只依賴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企業領先兩年實現AI落地。
到2028年,中國企業對人工智能就緒型數據(特別是非結構化數據)的投資將達到2024年的20倍。到2029年,中國60%的企業將把AI融入其主要產品和服務中,并且這些AI功能將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方琦表示:“由于大多數企業都依賴于相似的預訓練模型,因此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數據正成為生成式人工智能采用和創新的關鍵差異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