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13日電(記者宋平)在全球發展合作格局深刻變革背景下,由李小云教授領銜的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研究團隊近日推出了《國際發展、區域國別與全球治理》系列叢書(第一輯)。該系列叢書涵蓋全球事務、發展合作、國際發展教育、援助體系及全球公共品治理等關鍵議題,分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致力于探討全球發展合作的新模式、新挑戰,以及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發展體系中的角色重塑。
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傳統發展體系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日益受到挑戰。與此同時,國際社會正積極探索新的發展合作模式,特別是在去殖民化背景下,如何基于全球南方國家的實踐經驗,構建自主性更強的知識體系和發展路徑,成為亟待探討的重要課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近年來在國際發展合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發展路徑選擇。在“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框架下,中國持續探索更加包容、公平、高效的發展合作體系,為國際發展提供了具有時代特色的理論與實踐支撐。
該系列叢書緊扣全球發展轉型中的核心議題,深入探討國際發展合作如何從傳統的“援助”轉向“全球公共品”供給模式,剖析全球南方國家在新發展體系中的角色重構及其影響力的崛起。長期以來,傳統的國際發展模式以北方國家主導的規則體系為核心,而如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正在逐步構建更具自主性、實踐導向的新型發展合作模式。該系列叢書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在國際發展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也為全球發展合作和治理體系的優化提供了新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方向。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研究團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便致力于發展研究,圍繞學術理論研究、政策咨詢、人才培養及基層發展實踐四大支柱,推動新型發展知識的孕育與發展合作人才的培養。團隊在非洲和國際組織合作方面的研究尤為突出,形成了“基層扎根、協作中層、對話高層”的國際發展與減貧經驗分享模式,探索出了以國際發展合作為切入點,統籌國別區域、國際組織、國際傳播、國際事務等五位一體的特色模式,有組織、多層次、系統性地探索新型科研與人才培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