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寧夏考察指導、看望各族群眾并發表重要講話,賦予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使命任務,為寧夏指明了現代化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路、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寧夏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民族團結進步和促進共同富裕,一體推進先行區建設和示范區創建,各族群眾心齊勁足朝著加快建設美麗新寧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目標闊步前行。
堅持在共同繁榮發展中共建共享現代化成果。寧夏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在經濟規劃布局時體現各民族共同目標,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體現各民族共同利益,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體現各民族共同奮斗,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引導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一是守正創新打牢高質量發展物質基礎。精耕細作推動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潔能源、數字信息、特色農牧業、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以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帶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產業轉型優化升級、發展壯大市場主體、保護治理生態環境、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現代煤化工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材料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20%,特色農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超過88%,去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4%,“十四五”以來4年中增長近40%、年均增長5.8%,在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中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二是持續推動良好生態成為各族群眾最普惠福祉。堅守“一河三山”生態環境基準線,堅決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縱深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水土保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Ⅱ類進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3%以上,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萬元GDP用水量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塞上江南越來越秀美。三是著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中凝聚人心。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每年將75%以上的財力投向民生,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開展有組織、定向化、技術型勞務輸出31.8萬人,去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4.8%、7%,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各族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共同富裕就在身邊。
注重在共同團結奮斗中聚力中國式現代化寧夏實踐。寧夏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民族政策大政方針,有形有感有效加快創建示范區,促進各族群眾在“行”上融入、“心”中融合,凝心聚力共建美麗新寧夏、共同走向現代化。一是持續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保持了政通人和、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好局面。二是全面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廣泛開展“牢記總書記囑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深入實施黨員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夯基育苗、各族群眾凝心鑄魂、社科理論正本清源工程,組織馬克思主義“五觀”百場萬人宣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連續41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縣區創建全覆蓋。三是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加快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鼓勵和引導區內外各民族人口跨區域雙向流動融居,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各族群眾在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中越走越近、越融越親,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賀詞中親切肯定“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就難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也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寧夏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在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中聚焦主線、突出主題,進一步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奮力開創經濟繁榮新局面、續寫民族團結新篇章、繪就環境優美新畫卷、創建人民富裕新生活,為建設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