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寧夏銀川舉辦2025年蘇峪口瓷窯址考古新發現專家論證活動。本次活動由寧夏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復旦大學與中國考古學會陶瓷考古專業委員會主辦?;顒訃@“蘇峪口瓷窯址考古發掘收獲”“創燒時間”“制瓷技術與裝飾技法傳播交流”“中國白瓷發展軌跡”等議題進行交流與研討。
據了解,此次蘇峪口瓷窯址考古最新發現了獨特而高超的窯業技術,將我國掌握瓷胎“二元配方”技術的時間從元代提前到西夏,產品中石英含量及性能參數接近或達到現代“高石英瓷”的技術標準,是我國“高石英瓷”的最早發現。這在我國兩宋時期的窯場中屬首次發現,在我國的窯業技術上獨樹一幟。
2017年,寧夏賀蘭山蘇峪口瓷窯址被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發現。2021—2024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復旦大學對蘇峪口瓷窯址的六座窯爐(編號為Y1—Y6)進行了正式發掘,共發掘出六座窯爐在內的完整作坊遺跡,并在窯場周圍發現了開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與燃料的礦坑??脊虐l掘成果作為國家文物局2023年第一季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發布,且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即2022年“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蘇峪口瓷窯址揭露了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制瓷作坊包括瓷土與石英加工、拉坯、修坯、上釉、燒成等完整的遺跡,其中石英加工作坊、晾曬烘干作坊、石英煅燒的窯爐均為在窯址區首次發現,可以構建更完整的制瓷工藝流程。此外,此次發掘還首次發現了完整的窯業資源組合,在窯址區同時發現瓷土礦、石英礦、石灰礦、煤礦與水源等資源。
據了解,蘇峪口瓷窯址是西夏燒造白瓷的重要窯場,也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西夏瓷窯址,考古發掘意義重大。蘇峪口瓷窯址首次揭示出宋元時期單個完整窯場的規模、構成及工藝流程,對于全國同一時期窯場的重建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蘇峪口瓷窯址曾是西夏宮廷用瓷的燒造地,其考古發掘成果是民族融合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在瓷業生產上的表現,反映出我國古代各民族文化的趨向統一。
蘇峪口瓷窯址的考古成果以全新的材料助推了陶瓷考古的發展,并從瓷業生產的角度闡釋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創新性,實證了兩宋時期民族融合、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進程,對于研究這一時段的歷史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價值。(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王雅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