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提出大力培養鄉村人才,吸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全面振興,鼓勵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全面振興。即日起,黔東南微報開設《回村的誘惑》融媒體專欄,組織記者深入黔東南鄉村一線,聚焦一群有想法、有勇氣、有擔當的年輕人,講述他們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的生動故事。
陳章林,先后獲得貴州省優秀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貴州省最美勞動者、貴州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丹寨縣突出貢獻人才等榮譽稱號。
“陳章林就是被迷了心!”2016年,25歲的陳章林剛從貴州大學畢業,就業方向是——直接回小山村。
老師同學難以置信!“村里究竟有什么啊?非要回去?”
坐上回村的班車,看到山上開滿的韭菜花,陳章林笑了!“村里有他魂牽夢縈的韭菜根!”
貴州省丹寨縣龍泉鎮馬寨村,家家戶戶有種韭菜、吃韭菜根的習慣,這一口醇香的韭菜根是他每次離家最思念的鄉愁鄉味。陳章林常帶到大學去請朋友同學品嘗,大家都稱贊:“別處真沒見過!稀奇!好吃!”,這讓陳章林嗅到了商機。
爽脆可口的韭菜根,不僅稀奇好吃,還是“藥食同源”的食材。《醫林纂要》有記載,韭根“大補命火,去瘀血,續筋骨,逐陳寒,療損傷”,韭菜根溫補的效用,正好能滿足不少貪涼體寒的年輕人的養生需求。
2016年底,陳章林在銀行辦了20萬元的創業貸款,接著修建廠房、買設備、建基地……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
為更好地將韭菜根推向市場,陳章林創辦了丹寨溪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領鄉親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構建起丹寨特產韭菜根農產品“種植——深加工——市場銷售”較為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
不僅建立了韭菜根標準化加工廠房,公司還注冊了“美人靠”牌韭菜根商標,并將韭菜根包裝產品推向市場,主要供應飯店和地方特產專賣店,還遠銷省內外。
春天賣韭菜苗、夏天賣韭菜葉、秋天賣韭菜苔、冬天腌制韭菜根,陳章林帶領當地村民一起種植韭菜,把韭菜全株的經濟價值挖掘到極致。僅2023年,陳章林在丹寨發展種植韭菜根42畝,年產新鮮韭菜根7萬斤,年加工韭菜根成品3萬斤,實現年產值90萬元,有效促進當地村民就業,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返鄉創業的這些年,陳章林不斷潛心開發適應市場的產品,努力學習電商銷售知識,奔走于各地推廣家鄉特產和家鄉文化,憑著一股年輕人不服輸的干勁,不斷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把韭菜全株吃個“透”還不夠!這兩年,陳章林敏銳捕捉市場需求,勢必要把韭菜根玩出“花”,“韭菜根絕不只是一道佐餐的‘小菜’!”
2023年底,依托祖傳的米酒釀酒技藝,陳章林將自家一樓建成了標準化米酒生產廠房,成立了丹寨縣尤公呈酒廠。經過歲月的窖藏,色澤赤褐、口感醇厚、回甘悠長的韭菜根米酒應運而生。陳章林的韭菜根米酒一經推出,就在丹寨、凱里各景區的酒店、農家樂暢銷。這給陳章林很大的鼓舞,2024年年底,已建成具備窖藏20噸米酒的酒窖。
這兩年,慕名前來尋酒的客商朋友,又給他送來了新的產業靈感——韭菜根宴。為了招待客商朋友,好客的陳章林總免不了花番心思,于是韭菜根酸湯魚、韭菜根炒斗雞、韭菜根洋芋粑、韭菜根泡菜……一桌極具地方特色的韭菜根宴應運而生。2024年,陳章林將自家老房子二樓改造成私房菜館,主推韭菜根宴。
馬寨村離4A級景區丹寨萬達小鎮僅四五公里,村子青山綠水環繞,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私房菜菜品風味獨特、蔬菜現摘現做……私房菜館一經開業,結合釀韭菜根酒體驗研學項目,來客絡繹不絕。
一根韭菜,真在陳章林手里玩出了“花”,從韭菜根、韭菜根酒、韭菜根宴、到韭菜根鄉村文旅體驗研學,陳章林的韭菜根產業地圖越做越廣,真真印證了那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村支書陳紹海說:“章林回村帶領大家一起種‘韭菜根’,村里不僅有了產業、有了企業、也有了游客,最可貴的是,有了一大批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被陳章林事跡鼓舞,常年在外打工的陳凱,回村開辦起公司,要把山上的茶葉、藍莓、中藥材賣出去;00后大學生陳錫陸也畢業就返鄉,拿起鏡頭,推廣家鄉的民俗活動;2023年,大學畢業的羅文有回村與陳章林一起開發韭菜根宴;還有不少年輕人,紛紛回鄉開起了農家樂……
據不完全統計,近8年來,總人口僅有4000人的馬寨村,回鄉就業創業年輕人已超過50人。
韭菜全身都是寶,小山村也處處都是寶藏這些義無反顧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們,將青春和奮斗的寶押在與家鄉共同繁榮上,用實干論證“廣闊天地農村,大有可為!”
農村人的一天,總是從雞鳴忙到日落,為犒勞一整天的辛苦,他總愛邀請村里的年輕人小聚,在星垂四野的夜幕中,煮茶、品酒,彈琴、唱歌,暢談……
每一年,小聚的人數都在壯大,看著圍爐放歌的年輕人們,陳章林感慨道:“作為馬寨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我很高興,我不是唯一的一個!”(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