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在春運的宏大敘事里,絕不只是簡單容器,更是情感與發展的生動映照。在“我的鐵路風景中”活動中,一個個“箱”被形象化、具象化。游子手中的箱,裝滿親情;貨運飛馳的箱,載著經濟;跨境往來的箱,映著時代。“箱”的故事,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通向國家的繁榮昌盛。
游子手中的箱,裝滿家的眷戀,是“家”的具象化延伸。春運時,遼寧沈陽的趙惠竹要返程,后備箱塞得滿滿當當,每一樣都是家的味道。在云南劍川縣,楊淑仙啟程返回昆明,兄弟姊妹不停地往她家后備箱塞餌塊、火腿等食物。這些箱子,被親情填滿,帶著家的溫度。鐵路部門為這份親情的傳遞全力護航,不僅加開列車,還在細節處盡顯關懷。國鐵成都局集團公司在熱門線路增開夜間高鐵,方便旅客錯峰出行,讓歸心似箭的游子能早日與家人團聚;在各車站設置“暖冬驛站”,為旅客提供免費的熱飲、充電設備和臨時休息區域,讓疲憊的旅途多一份溫暖。游子帶著裝滿愛的箱子踏上歸程或返程,家的力量成為他們在外拼搏的堅強后盾,讓每一次離別都充滿希望,每一次相聚都更加珍貴。
貨運飛馳的箱,滿載國之希望,為“國”的發展注入活力。天津市薊州區的蔬菜裝滿貨箱運往北京,云南省祿豐市的蔬菜經冷鏈裝在箱里遠銷歐洲,這些貨運箱承載的是農業發展成果。國鐵成都局集團積極響應市場需求,優化貨運列車編組,提高運輸效率,助力四川特色農產品如柑橘、茶葉等快速運往全國各地,保障市場供應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收入,這一趟趟貨運列車承載著產業發展的成果,推動著經濟的循環。如今,中歐班列開行頻次不斷增加,運輸貨物種類日益豐富,從機械零件到高端電子產品,應有盡有。作為中歐班列(成渝)的重要起點,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逐年攀升,加強了中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提升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添磚加瓦。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這一箱一箱的流轉中,我們看到了家的和睦與團圓,也看到了國的發展與進步。在春運的舞臺上,“箱子”串聯起家與國,它是游子心中的溫暖港灣,是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生動見證。未來,隨著鐵路網絡持續發展,“箱子”將繼續書寫更多屬于鐵路的風景,屬于人民的動人故事。(唐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