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自3月12日開始施行。該行政令同時取消了美國此前與歐盟等經濟體達成的鋼鋁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
對此,歐盟委員會(“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周二發表聲明作出回應,承諾歐盟將采取“堅決和對等”的反制措施。鋼鋁是歐盟出口美國的主要產品,對于美國最新關稅政策,歐盟“不會沒有回應”,并表示“歐盟將采取行動,維護自身經濟利益”。
預計歐盟27國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將指向共和黨占絕對優勢的州份,以及波本威士忌、牛仔褲和摩托車等嚴重依賴出口的產品。
馮德萊恩提醒特朗普政府關稅戰的危害,表示:“關稅是稅的一種,對企業不利,對消費者更不利。”
馮德萊恩所說的,應當引發歐委會反思。去年10月,為回應美國政府建立“統一戰線”反對中國經濟、貿易及技術的呼吁,歐盟向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馮德萊恩對此表示支持。對此,中國采取了克制的反制措施,卻被歐盟認為是沒有根據、不理性的做法。如今,美國向歐洲鋼鋁征收關稅,馮德萊恩稱美國“不公平的關稅政策”將引發歐盟“堅決和對等的反制措施”,那么她是否應該考慮一下,中國針對歐盟不合理關稅政策采取的克制反制,其實是合理做法?
正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所說,特朗普對歐盟征收關稅,中國不會“站在一旁看笑話”。中國不會在美國與歐盟的關稅戰中獲益——任何一方都不會在關稅戰中獲益。
中國對歐盟和對美政策始終如一,愿意以開放的態度與兩方展開合作,推動關系健康發展。挑撥離間從來不是中國的外交風格,零和博弈也不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慣用手段。
中國領導人曾在各種場合強調,有必要避免將經濟問題政治化,警告保護主義給國際貿易乃至全球經濟帶來嚴峻挑戰,呼吁構建穩定、開放的世界經濟,敦促要積極推進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與時俱進,既要解決長期未決議題,又要積極探索制定面向未來的新規則,提高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有效性和相關性。
自宣揚“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于去年11月贏得總統大選后,歐盟就預測美國將對其發動關稅戰。特朗普宣誓就職不久后,馮德萊恩1月21日在達沃斯借助一次演講將矛頭對準中國,暗示特朗普,如果他對歐盟采取首個任期時的態度,那么歐盟別無選擇,只能與中國聯手,粉碎過去四年里美國苦心建造的反華同盟。
歐委會應該明白,中國尋求與歐盟建立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雙方相互尊重,堅信公平、多邊的全球治理和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而不是被視為備選或是制衡其他國家的工具。
中國一直以來——并將繼續——致力于促進與歐盟、美國及其他貿易伙伴的健康關系。中方希望,歐盟及美國能夠與中國一同努力,加強經貿關系,維護世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福世界各國。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2月14日社論
原標題:No winners in tariff war initiated by U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