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于3月12日生效。特朗普此舉將影響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韓國及中國的數百萬噸鋼鋁出口,或引發多邊貿易戰。
“這25%的關稅沒有任何例外或豁免。”特朗普在簽署上述行政令時表示。
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曾以國家安全為由,為保護美國國內鋼鋁生產廠商,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進口鋼鋁產品加征關稅。2022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WTO)裁決美國此舉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特朗普最新關稅舉措是第232條款的延伸。
此外,特朗普還表示,繼對鋼鋁加征關稅后,他將在未來兩天內宣布,將針對所有向美國產品征收關稅的國家征收“對等關稅”。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貿易伙伴之間時常產生貿易爭端,這再正常不過。中方始終認為,此類爭端應借助WTO爭端解決機制,而不是訴諸加征懲罰性關稅等單邊主義行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即使美國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研究顯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金屬加征關稅的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美國鋼鋁制造商,但最終卻損害了美國整體經濟。期間,鋼鋁制造商抬高產品價格,致使工業機械、汽車零件、食品包裝等下游企業成本上漲。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鋼鋁產量規模增加22.5億美元,但下游企業的產量規模卻因成本上漲而縮水34.8億美元,完全抵消了加征關稅給美國鋼鋁行業帶來的利好。2020年,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加征關稅為美國鋼鋁行業新增1000個就業崗位,同時也導致其他行業的就業崗位減少7.5萬個。
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如果仍堅持升級關稅戰,這一情況或將重現。
此外,特朗普威脅將在未來幾天內對更多產品加征進口關稅,經濟學家警告稱,這可能導致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進一步加重美國低收入家庭負擔。此前,因通貨膨脹,美國低收入家庭早已面臨著高昂的生活成本。
而對于其他國家,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別作為美國的第一大鋼鋁供應國和第三大鋼鐵供應國,將首當其沖。
中國是美國第十大鋼鐵供應國,去年出口的鋼鐵占美國總進口量的比例不到2%,受影響程度有限。盡管如此,中國仍已做好準備,將一如既往,采取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權益。中方一貫的立場是盡力避免貿易爭端升級,堅決反對美方將貿易問題政治化。
上個月,特朗普在世界經濟論壇上通過視頻表示,他希望“與中國融洽相處”,并表示相信中美兩國將擁有“良好關系”。中國一直以來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因此,中美兩國融洽相處不無可能。
美國以往的做法已經證明,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非但無法解決美國的固有問題,反而會擾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有損全球經濟和各國利益——包括美國。
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貿易繁榮,為世界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和重要經貿伙伴,中美兩國應通過對話解決貿易分歧,加強溝通,引領世界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繁榮。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2月12日社論
原標題:Tariffs may be 'a beautiful word' but they are also heavy stones US is dropping on its feet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