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達成的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第一階段19日生效。
以軍稱撤出加沙北部杰巴利耶地區
以色列國防軍當地22日發布消息稱,最近幾天,以軍吉瓦提旅在與哈馬斯停火期間撤出了加沙地帶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區。不過以軍方還表示,該旅目前正在為未來的行動做準備。
逾千輛援助卡車通過拉法口岸進入加沙地帶
當地時間22日,埃及拉法口岸負責人表示,埃及和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南部之間的拉法口岸19日重新開放以來,已有超過一千輛裝載援助物資的卡車通過這一口岸進入加沙地帶。
埃及拉法口岸負責人22日表示,當天有300輛援助卡車通過拉法口岸,經由以色列控制的奧賈口岸和凱雷姆沙洛姆口岸過境點,在接受檢查后進入加沙地帶。其中25輛卡車運載著燃料。
來自埃及安全部門和紅新月會的消息人士稱,埃及正在加緊準備,以期在本周末實現拉法口岸的雙向運營。幾十臺重型機械正在修復拉法口岸周圍和通往口岸附近巴勒斯坦城市的道路,以便于援助卡車通行和接收來自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傷員。
自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生效以來,大量裝載有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卡車得以通過多個口岸進入加沙地帶。據統計,截至22日晚間的這四天,已有超過3200輛援助卡車進入加沙地帶。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21日表示,加沙的人道主義優先事項包括提供食品援助、提供醫療保健、為醫院補充物資、修復供水網絡、運送修復住所的材料以及讓家庭團聚。
廢墟之上 加沙南部開始艱難重建
隨著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第一階段的實施,加沙地帶的重建工作被提上日程。在加沙地帶最南部的拉法地區,一年多的沖突導致大量房屋倒塌,不少道路也在密集的空襲中完全損毀,市政部門正在當地民眾的配合下,夜以繼日地清理廢墟,希望讓民眾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總臺報道員 馬吉迪·埃斯利姆:停火協議生效之后,不少人開始嘗試從難民營返回到拉法的這些城鎮上來,因此各個城鎮的市政部門也在努力打通被炸毀的道路,因為戰爭對于城鎮的整體破壞非常之大,市政部門面臨著比此前預料大得多的挑戰,特別是考慮到大多數用于清理廢墟的機器和設備已被毀壞,僅剩的小型工程車,與整個地區遭受的巨大破壞相比,可謂微不足道。
停火協議生效后,拉法的市政部門制定了一項為期10天的任務,計劃初步清理炮擊和轟炸留在城市道路上的瓦礫,但這只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
拉法緊急救援隊負責人 哈利德·易得: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打通城市的主要干道,努力開辟一條能夠供一兩輛車通行的道路,但這只是把道路上的瓦礫移至路旁,并不是完全清除,因為瓦礫的數量實在是太大了,沒有大型機械設備根本無法開展工作。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預測,僅清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留下的超過5000萬噸廢墟和瓦礫就需要大約21年時間;另有聯合國官員表示,戰爭抹去了加沙地帶過去69年的發展成果。拉法市市長在接受采訪時也對于城市的未來表示非常擔憂。
拉法市市長 蘇卜希·蘇費:現在我們無法了解這座城市遭受破壞的真實程度,如果工作推進順利,我們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會知道城市的供水網絡和污水網絡受到戰爭的多大影響。現在你看到的幾乎就是我們所有的推土機。我們正在努力打通主要街道和路口,民防部門也在與國際社會和相關方面加強合作,努力搜尋爆炸殘留物,為更多民眾的返回做好準備。
盡管時局艱難,返回拉法的民眾依然絡繹不絕,并在抵達之后馬上開始幫助市政部門開展工作。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戰爭造成了多大的破壞,這里依然是自己的家園。
當地居民 穆罕默德·卡施塔:站在這個城市當中,滿眼都是廢墟和瓦礫,曾經這里非常熱鬧,如今卻感覺不到生命的跡象。在離開九個月之后,我們終于第一次回來了,謝天謝地,我們還活著。我們一定會把家園重建起來,無論它被毀了多少次,盡管有悲傷,有痛苦,有苦難,我們不會離開這里。
加沙地帶海水淡化廠損毀率超90%
巴勒斯坦水務管理局當地時間22日發布消息稱,由于長期的沖突,加沙地帶的海水淡化廠已經遭到了大規模毀壞,損毀率超過90%。
聲明稱,以軍在沖突期間將該廠用作軍事基地,導致其大部分主要部件被毀壞。據估算,修復海水淡化廠并再次投入運營將需要大約500萬美元,并可能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必要的維修。
加沙地帶唯一的天然水源是沿著東地中海海岸從埃及北部穿過加沙地帶再到以色列的沿海含水層。然而,由于海水入侵、化學品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響,約96%來自該含水層的水不適合飲用。因此,加沙地帶飲用水主要依賴海水淡化以及從以色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