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目前建了一個200立方米的高位水水箱,消防栓總共有28個,總長2063m,保證每一棟房屋,在40m范圍內,能夠有兩個消防栓的水可以覆蓋。”村里剛完成了“水改”“電改”,臺江縣排羊鄉巖寨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馬電明高興地向記者介紹了起來,“除了在村里安裝室外消火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外,還結合人飲工程和水利建設,引水進村,修建消防水箱,鋪設消防管網,讓村里的消防設施上了一個大臺階。”
黔東南是貴州省木質房屋連片村寨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依山而居、榫卯結屋的連片木質房屋布局,也構成了防火能力較弱的特點。
2024年5月,貴州省印發專項行動方案,明確用2年時間,新建、改造完成全省50戶以上木質房屋連片村寨進行“水改”、“電改”,加快補齊農村消防基礎設施短板。
臺江縣排羊鄉巖寨村是其中之一。2024年,該村“水改”“電改”完成之后,縣里的消防部門還專門給村民們培訓新鋪設的消火栓的使用和維護方法,讓村民充滿了滿滿的安全感。
“水改”“電改”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群眾安全。黔東南州緊抓省委、省政府支持50戶以上木質房屋連片村寨實施“水改”“電改”重大機遇,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明確用兩年時間,新建、改造完成全州50戶以上農村木質房屋連片村寨“水改”819個、“電改”1133個72151戶。
2024年,黔東南州主動作為,扎實推進農村消防“水改”和木質房屋連片村寨“電改”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努力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火災風險防范水平。
為確保工作的順利展開,黔東南州成立了農村消防安全“水改 ”“電改”工作領導小組,縣、鄉(鎮)兩級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班,共同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時,參照省級技術指南,黔東南州組織州、縣兩級專業設計力量,結合村寨規模和房屋戶型,研究編制了4套“水改”、3套“電改”標準化施工圖集,避免各村寨項目重復設計造成浪費,大大節約了工程設計成本。
為保障采購流程合法合規,主材質量優質、價格合理,全州采取州縣協同“統采分簽”方式采購主材,由各縣(市)分別與中標單位簽訂主材采購合同,負責支付采購貨款,有效解決了縣(市)各自分散采購產品質量規格參差不齊、議價能力低的問題,主材采購成本大幅降低。
據了解,“水改”包括建設消防水箱、鋪設消防管網、安裝室外消火栓、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配置手抬消防機動泵等。“電改”,主要是對村寨木質房屋中老舊裸路和安裝不規范的電器線路、配電設施和用電設備進行改造,提升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結合一圖一清單和各村實際情況以及群眾需求進行規劃設計。同時,注重項目與傳統建筑風貌相協調,定制木紋色的“電改”線路套管、開關,與苗侗房屋融為一體,戶內布線穿管要求“橫平豎直”,做到美觀實用。
“我們村里面木房子多,把消防水箱建好了、管子埋好了,消防安全有了保障,心里面更踏實了。”近日,看到村里新修好了高位消防水箱,凱里市灣水鎮里仁村吳大叔高興地說。
而在凱里市舟溪鎮新光村,農戶們家中電路煥然一新,電線被絕緣管材包裹著整齊地貼在木質墻壁上,安全又美觀。
“這個線路改裝項目實在好,我們沒出一分錢,政府就幫我們把電路拆換,這樣放心多了。”凱里市舟溪鎮新光村潘大爺看著家里新安裝的電器線路稱贊道。
堅持把木質房屋連片村寨消防安全改造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實事工程,黔東南州各縣(市)積極謀劃、主動作為,盡心盡力將這項民生工程辦到群眾“心坎”上。
臺江縣編制完成消防“水改”日常護理知識,培訓村級管護隊伍,加強日常督導,明確項目后期管護責任,確保“水改”“電改”工作落到實處,惠及民生。
天柱縣統籌縣級各項資金,將30戶至50戶木質房屋連片村寨農戶納入“電改”范圍,與本次的50戶以上木質房屋連片村寨“電改”同步實施。
雷山縣“水改”施工80%都是當地群眾參與勞務,已投入勞務工2000余個。同時還組織電工采取“1帶2”(1名電工帶2名當地勞動力)等方式實施“電改”,既解決電工短缺的問題,又促進當地勞動力增收。
榕江縣、從江縣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將項目建設全部安排給項目村的村集體或村級水電施工隊伍承接實施,既節約了施工成本,又最大程度的促進群眾增收,同時群眾工作也得以保障。
目前,2024年改造任務基本完成驗收,并精準鎖定2025年“電改”農戶,“水改”村寨,提前謀劃部署。通過這項工作的推進,黔東南州將進一步夯實農村消防安全基礎,提升農村消防安全水平,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美好的生活環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余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