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物里的國潮”創意策劃項目圍繞千年大運河主題,面向全球青年畫家、設計師、文化創意工作者、潮流文創團隊以及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展、美術高校等機構發起征集活動,并通過創意者的實地走訪,創作出可視化創意產品,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發生視覺碰撞,以現代視覺語言重新詮釋并呈現那些古老的文化符號。讓塵封已久的文物在創意的火花下“潮起來”“活起來”,煥發出鮮活生命力與旺盛光彩。
悠悠華夏,歷史長河奔涌不息,孕育無數璀璨文明。本期作品,以獨特視角聚焦大運河沿線。從古老樂器錞于的多樣演奏,到天津的古今交融,更有對經典壁畫的創新詮釋......
當千年流轉的珍貴文物與文化遺產邂逅“國潮”新風,會綻放出怎樣的靈感火花呢?讓我們一同欣賞(作品展示排名不分先后)。
作品:《虎鈕錞于-禮樂鳴金》
作者:史松冉
作品簡介:創作背景:錞于,是中國古代軍中使用的打擊樂器。許多古代文獻都有關于錞于的記載,錞于常與鼓、丁寧等樂器配合,用于戰爭中指揮進退,而且多用于戰陣。古代巴族崇拜白虎,白虎也是巴族的"圖騰"。自宋代以來,在湖南南部、湖北西部、四川及重慶等地區多次發現錞于。現在,錞于出土地已遍及湘、鄂、川、渝、黔、滇、陜、蘇、皖、贛、粵、桂、魯等 13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除了戰爭中進行指揮錞于還可用于祭祀、慶典等重大活動。
內容意義:通過士兵演奏姿勢展示對于頂部沒有鈕部的錞于,演奏方式和腰鼓很像。把錞于抱在腰間,徒手在光滑的錞面上擊拍即可。而另一幅畫面則呈現當頂部有虎形鈕部的錞于時,使用方式是就需要用繩子穿過鈕部懸掛在架子上,以擊打的方式使其發聲。同時加入虎鈕錞于擬人形態插畫,使得畫面輕松活潑。以此兩種畫面讓觀者更能代入體會錞于作為樂器戰斗和演奏的不同模式區別。
作品:《文物里的國潮》
作者:李釵釵
作品簡介:集合大運河的歷史背景,運用國風畫法展示的一副作品。
作品:《水漾津門》
作者:雷蕾
作品簡介:天津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故以選擇文物“明蓮葉形荷花口犀角杯”承水為背景以表達“滋養”“孕育”之意,天津地標建筑為輔助表達如今的天津市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更在現代是我國連接國內外、聯系南北方、溝通東西部的重要樞紐。前景的天津美食是歷史文物滋養下、現代建筑澆筑下的煙火氣。這幅插畫是天津歷時的相擁。
作品:《"未來視界·古韻新生:大運河文物現代解構海報展"》
作者:李鑫彤 段業榕
作品簡介:這兩幅海報巧妙地將沿線省份的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既展現了各自的獨特魅力,又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海報中的古風山、地標建筑、瓷漆文物,都是各省文化的代表,這兩幅大運河文物海報,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創意,展現了大運河沿線省份的文化魅力,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貢獻了一份力量。其中金磁州窯白釉黑花罐腹部以黑彩繪花草紋,草葉波卷纏綿,枝葉線條清瘦,空間疏密有致,給人以清新、淡雅之美感。
作品:《千年延續,源遠流長》
作者:張秉琛
作品簡介:左上文物“四羊方尊”商代晚期青銅禮器,現存于國家博物館;中間文物“亞丑鉞”商代,現存于山東省博物館;最左側文物“鑄客大鼎”戰國青銅器,現存于安徽省博物館;左下“元龍泉窯舟形硯滴”元朝時期瓷器,現存于浙江省博物館。通過選擇繪畫各省博物館代表文物讓人們直觀感受到運河沿線的文化之美,孕育之美。在文物的一旁我還繪畫了一些代表各省的古今文化,讓文物與國潮相結合,體現出古今中國的文化之美,體現運河的歷史盛景。
作品:《四神云氣圖》
作者:陳茜妮(Qie)
作品簡介:《四神云氣圖》是一幅西漢時期的墓葬壁畫也是河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這幅壁畫不僅展示了漢代人民對生命存在的深刻認識和熱愛,還體現了他們的生活狀態。壁畫中的四神,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星宿,原本是天文中的方位動物形象,后來成為墓葬中主宰方位的神靈,具有避邪祛災、鎮墓守護的作用。每只神獸身上都長著可愛的花草植物,彰顯出漢代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幅壁畫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其做工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被《四神云氣圖》的古人藝術巧思深深折服,于是我用自己獨特插畫風格重新詮釋,旨在展現其不朽魅力,引領更多人領略這幅壁畫的傳奇風采。
作品:《婦好》
作者:李乾
作品簡介:本幅婦好手繪插畫海報,以細膩筆觸勾勒出古代女將軍婦好的颯爽英姿。畫面中央,婦好身披戰甲,手持青銅鉞,眼神堅定望向遠方,背景巧妙融入甲骨文元素與商朝紋飾,既展現了她作為軍事領袖的威嚴,又巧妙融合了歷史文化底蘊。色彩上,采用沉穩的青銅綠與土黃色調為主,輔以鮮艷的紅與金作為點綴,既復古又不失現代感,生動再現了婦好非凡的傳奇故事,激發觀眾對古代巾幗英雄的無限敬仰與遐想。
作品:《煙嵐云岫》
作者:歐麗鈴
作品簡介:主題名《煙嵐云岫》圍繞千年大運河為主線,海報以天津的世紀鐘為主體物,天津世紀鐘是采用了歐式風格鐘圓周,眾星拱衛,中西交融,天人和一。古典與現代渾然一體,寓意時空延續,時不我待。在結合點翠發簪,還結合了國潮風最常見的云、山等等,形成一幅國潮海報。
作品:《箏箏日上》
作者:郭晨艷
作品簡介:本作品以北京標志性的文物建筑—故宮為主場景,并將故宮與風箏相結合,活靈活現了熱鬧的民俗人文場景。與此同時,風箏技藝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最著名的四大產地也正是圍繞著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包括:山東濰坊(發源地)、天津、北京和江蘇南通。我通過繪制想象中的圖景,傳達了傳統文化的美好寓意。
作品:《賽博國潮·開天辟地的大運河》
作者:黃娟
作品簡介:根據內容需求,我將神話和賽博的風格融入到大運河當中,其中神話我提取了盤古開天辟地,文物我提取了四羊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