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湖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正在加大力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5年,湖南將深入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40萬畝以上,同時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
1月14日,湖南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在長沙開幕,湖南省省長毛偉明在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湖南將建好“國家儲備糧源基地”,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優質“湖南糧”。去年,湖南糧食總產量達到615.6億斤,創近五年新高。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建球介紹,湖南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以占全國2.8%的耕地生產了約占全國4.4%的糧食。
王建球表示,湖南水稻播種面積、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生豬出欄數居全國第二位,油茶面積、產量和產值均居全國第一位,油菜面積居全國第一位,也是蔬菜、油料、水果等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
王建球進一步提到,湖南努力保護和利用好有限的耕地,建好高標準農田,實現糧食和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集中育秧已被廣泛采用,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以推動農業現代化。
他還提到,湖南已建立18個省級糧食生產示范基地,以提高糧食產量,升級耕作技術,實現降本增效。
湖南省人大代表、常德鼎城區謝家鋪鎮副鎮長劉慧向記者介紹,去年,他所在的港中坪村糧食生產綜合萬畝示范片核心區實現了大豐收,雙季稻畝產1203.7公斤,比上年增長4.46%。
“村里許多年輕人都回到了家鄉,成為掌握農業機械知識和科學耕作方法的農機‘達人’和‘新農人’。” 劉慧介紹,村民戴宏去年新添了兩臺插秧機和一架無人機,極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
因此,戴宏將農田面積擴大到近500畝,是原來的十倍,2024年全家收入達63.5萬元。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記者 鄒碩 朱友芳| 編譯 齊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