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2024年以來,黔東南州繼續以“5+N”工業產業“一圖三清單”為指導,聚焦優勢資源和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抓招商,以產業集聚發展推動全州工業經濟持續向好。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與上半年比,有8項指標增速實現提升或降幅收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占比較大指標保持穩定增長、位次靠前,為全州經濟穩定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黔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角航拍(劉漢欽 攝)
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平臺、新業態持續涌現,一個個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市場前景廣的特色優勢產業聚鏈成群,黔東南工業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
新時代新征程。近年來,黔東南州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以工業產業“一圖三清單”為指導,聚焦優勢資源和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高質量發展工業產業體系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走進位于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的貴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一片片剛出爐的玻璃在生產線上緩緩移動,一臺臺智能機械臂正在精準裁切、抓取、打包,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呈現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貴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線(吳易澤 攝)
在黔東南這片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土地上,貴州海生玻璃如一顆璀璨的新星,閃耀在工業發展的舞臺上。它不僅成功扎根,還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成為我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023年12月12日,貴州海生玻璃首條700噸浮法生產線窯爐大碹合龍儀式舉行,標志著一期項目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2024年5月,一期第一條日熔700噸浮法玻璃生產線正式投產,為當地增加了就業崗位,幫助許多人實現就近就業。同時,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公司在整個產業布局上分為三期建設,第一期建設包含兩條日產700噸玻璃的生產線,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其中第一條生產線,已經在2024年5月正式投產,日產1.2萬重箱,年產預計460萬重箱;目前,第二條生產線的土建工作基本結束。”貴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波介紹說。
據了解,該公司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革新技術,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企業整體效益不斷提升。
貴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線(吳易澤 攝)
該企業一期項目700噸浮法生產線熔窯結構設計采用了一窯二線和寬板慢速生產技術方案,既降低了熔窯單耗,又滿足了超薄玻璃的生產,其中涉及多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熔窯跨度大,耐火磚加工施工標準高。依托技術的革新和高精度的智能生產設備,產品良品率達到93%以上。
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黔東南州堅持把增長作為首要任務,聚焦強化企業服務、企業培育、招商引資,推動全州工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
狠抓主導產業發展,工業經濟勢頭強勁。制定工業產業“一圖三清單”,持續做強優勢、做大特色、做優縣(市)。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6%、較上半年提高2.8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1位。
——州級主導產業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74億元、同比增長24.7%,較上半年提高4.6個百分點。
臺江經濟開發區全景航拍 (張 奎 攝)
——省級明確支持黔東南州發展的兩大主導產業硅精深加工(玻璃為主)、民族特色食品及民族醫藥合計增速17.8%。爐碧、臺江、岑鞏經開區分別完成73.24億元、64.38億元、27.8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8%、28.9%、34.6%。其亞鋁業、黔玻永太和臺江天能集團、麒臻實業等企業支撐作用明顯。
近日,記者在錦屏縣貴州飛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看到,寬敞明亮的車間,整潔有序的生產線,數字不斷跳動的顯示屏,割線半裁、沖壓成型、成品檢驗……一道道工序秩序井然又高速運轉,呈現出一派趕工忙的火熱景象。
“我們公司2024年上半年不僅增加了多名工人,還增添了許多自動化設備,產能和產值較上年同期都翻了一倍多。由于公司訂單量增多,工人都是兩班倒,加班加點趕生產。”公司環保負責人劉鑫介紹說。
貴州飛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焊接集成電路板(楊仁生 陸琇 李勇 供圖)
據悉,該公司創立于2012年3月,以微電子、電子玩具、 PCB集成電路板研發、生產、市場推廣為一體,是擁有自主出口經營權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公司現有PCB生產線2條,員工140人。公司于2024年6月被列為2024年第一批貴州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擬認定名單。
黔東南州搶抓國發〔2022〕2號文件、“橋頭堡”文件等政策機遇,積極組織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主動對接招引粵港澳、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行業大型企業、龍頭企業,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切實以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引領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萬里征程風正勁,奮楫揚帆再出發。下一步,黔東南州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工業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黔東南篇章。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