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城建成一座城,好鄰居變成一家人”,2024年是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闊步前進的一年。近日,長沙市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事務中心組織開展媒體集中采訪活動。記者通過實地探訪,感知長株潭攜手奮進向未來的鏗鏘腳步。
這一年,共促要素順暢流動,共建高效聯動網絡。虞公港碼頭一期基本完工,將成為長株潭通江達海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點;融城主干道白庭路建設“加速跑”,未來長沙到湘潭更方便。
這一年,共同促進科技合作,共創產業發展高地。湘江科學城建設如火如荼,湘江西岸科技“超級引擎”加速崛起;湖南申億機械應用研究院攜手湘潭鋼鐵集團共建長株潭技術創新聯合研發中心,奮力打造全國一流科創平臺。
這一年,共繪美好生態畫卷,共同增進民生福祉。長沙市綠心區林相改造(一期)建設規模近670畝,打造出高品質多彩森林景觀;東窯港理想村街區主體結構建設即將完工,將成為長株潭市民近郊微度假新選擇。
虞公港白庭路建設穩步推進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一頭連著城市建設,一頭連著民生福祉。
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南如何用好長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早在2022年,省政府就作出“推進長株潭依托虞公港建設深水港,打造全國內河樞紐港”的重大部署。
沿著長沙南北大動脈芙蓉大道一路向北,在洞庭之南,湘陰三塘鎮境內的湘江東岸,虞公港出現在眼前。北距城陵磯港近87公里,南離長沙霞凝港69公里,虞公港背靠長株潭、面朝洞庭湖、直達長三角、輻射粵港澳,位居“一帶一部”黃金節點,是湖南湘江新區北拓的主陣地。
4艘5000噸級船舶停泊在虞公港上游碼頭,碼頭上兩臺大型港口起重機將沉重的工業用鋼材吊裝上岸。
“虞公港總體規劃12個泊位,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4個泊位基本完工,上游2個泊位于今年9月試運營,12月底4個泊位可全部投產。”湖南省虞公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涂婧介紹,除港口碼頭(含物流園)外,虞公港項目的疏運體系正加快構建,臨港開發穩步推進。
據悉,虞公港可將長江水運向湖南省經濟腹地延伸近100公里,補齊長沙深水良港水運短板,推動長株潭直接通江達海,緊密連接長江經濟帶,加快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格局。
如果說虞公港是促進長株潭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提升長株潭開放能級的重要戰略支撐,白庭路則是讓長沙和湘潭之間通行更便捷的重要交通紐帶。
在湘江新區白庭路(科創大道—湘潭銀蓋路)施工現場,攤鋪機、壓路機等機械轟鳴不斷,施工人員正抓緊晴好天氣實施路面工程的水穩攤鋪作業。
湘江集團湘新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白庭路北起長沙市含浦大道,南至湘潭界銀蓋路,是一條南北向的重要融城主干道,全長約15.15公里,共分5段。其中,科創大道—湘潭銀蓋路段為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50公里,將于2025年建成;巴溪大道—紅橋大道、白泉路—X082兩段已完成建設;含浦大道—巴溪大道段正在進行土方、橋梁樁基及隧道進洞施工,紅橋大道—白泉路段全線路基已基本拉通,即將啟動水穩施工。
強強聯手打造全國一流科創平臺
在長株潭都市圈“橋頭堡”位置,湘江科學城沿湘江南北展開,跨越長沙、湘潭兩市。走進湘江科學城首開區湘江科學中心建設現場,可見吊臂揮舞、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建設正如火如荼。
湘江科學中心規劃總用地面積425畝,包含交易展示中心、科學交流中心、科技服務中心、湘江院士港、湘江創新港5個項目。湘江科學城開發建設指揮部規建部成員郭桉揚介紹,目前5個項目均已完成地下室工程,完成正負零以上二至四層。
據了解,湘江科學中心項目是湘江科學城首開區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的一個縮影。目前,湖南鋼鐵技術研究院、湖南大學科創港等重大項目已全面啟動建設,將推動人才集聚和科技產業發展;長沙市一中(湘江科學城校區)已實現主體封頂,正朝著2025年6月竣工的目標邁進;“三縱四橫”路網正加速建設,將進一步豐富區域路網、提升交通承載力。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離不開株洲和湘潭的力量。近年,三方在平臺建設上深度融合,在技術攻關上加強聯合,在成果轉化上緊密結合。
在位于雨花經開區的湖南申億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產業園,湖南申億機械應用研究院和湘潭鋼鐵集團聯手共建的“長株潭技術創新聯合研發中心”于今年3月揭牌,目標是打造全國一流科創平臺。湖南申億機械應用研究院院長游小平介紹,研發中心成立后,雙方聚焦市場需求進行新型產品開發、前沿技術研究儲備、成果申報、人才培養,目前在檢驗檢測上實現了資源共享,聯合開展了“橋梁用高性能耐候鋼材料及緊固件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已研發出耐候冷鐓鋼材料及緊固件產品,將在國內某重大橋梁工程中進行示范性應用,后續研發成果還將在其他橋梁、隧道、海洋工程、風電工程等領域進行推廣。
加速實現“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沒想到冬天來也能見到這么多彩的植被!”在雨花區跳馬鎮石燕湖村,午后暖陽下,市民沿著綠道一邊徒步一邊賞景,不禁發出感慨。
長株潭生態綠心之所以冬季照樣生機盎然,得益于綠心區的林相改造。長沙市綠心區林相改造(一期)項目圍繞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建設,建設規模669.1畝。
“實施重點區域林相改造的目的是提升森林景觀,優化樹種結構,增強森林碳匯,實現生態惠民。”雨花區農業農村局林業站專干陽君介紹,通過采取間伐改造、補植改造、更替改造等方式,保留原有闊葉樹種,補植無患子、山烏桕、猩紅櫟、楝樹、紅豆杉等多彩、經濟樹種,建設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營造“四季有景”的高品質多彩森林景觀。
從石燕湖村驅車一路向西,便來到天心區南托街道的東窯港理想村項目。明末清初,這里曾是一個熱鬧的碼頭,后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沒落。今年第三屆長沙市旅游發展大會上,這個一度被遺忘的村莊重新成為關注的焦點。國慶節假期,在這里舉辦的村超邀請賽等系列活動,為各地游客獻上了為期七天的“文旅+體育”新體驗。
“我們正在生態修復、老舊房屋流轉改造、挖掘當地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打造一個全新的東窯港,使之成為包括民宿、研學、市集和鄉野運動等內容的都市近郊微度假綜合體項目。”湖南東窯港城鄉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鄧英葵介紹,目前東窯港理想村項目街區主體結構建設進入尾聲,綠化正在同步進行。2025年元旦,鄉野運動片區和親子研學板塊將對外營業;春節期間,主街區將對外營業。
“如今,長沙綠心地區越來越多的農文旅項目在逐步發展。”長沙市長株潭一體化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越來越多當地群眾參與其中,他們既是“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者,也是生態保護者,更是受惠者。
《湖南省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條例》已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長株潭生態綠心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5年)》即將正式發布。長株潭生態綠心及周邊地區,正創建國家綠色轉型發展區。這片綠心,未來更可期。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