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無“禮”的幸福》、《女兒的心聲》、《我的孩子為什么不回家》多部微電影、微視頻和移風易俗“三新四簡兩不”倡議音頻,通過紅寺堡視線、各部門(單位)微信公眾號、農村大喇叭、網(wǎng)格工作群進行宣傳,帶動廣大群眾向“天價彩禮”說不。
“我們是1999年從固原市彭陽縣搬到紅寺堡的,我們家三個孩子,女兒是去年國慶假期結婚的,兩個兒子今年元旦一起結了婚,大兒子馬武仁和女兒馬小明是“零彩禮”結婚,二兒子馬武偉是“低彩禮”成婚。” 紅寺堡區(qū)紅寺堡鎮(zhèn)河水村移風易俗示范戶馬文平說。
記者了解到,黨員干部、鄉(xiāng)賢、移風易俗示范戶等群體組建“紅寺堡一家人”宣講團,常態(tài)化開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宣教活動。在各實踐站開展移風易俗突出問題“吐槽大會”,引導群眾對歪風陋習進行“吐槽”,在潛移默化中轉變群眾價值觀念。
談起對低價彩禮的看法,馬文平感慨道,“以前村里鄉(xiāng)親們都互相攀比,你家要的彩禮高,我家就要比你家要的還高,但是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村干部經(jīng)常到家里來宣講移風易俗,大家的觀念發(fā)生了轉變,慢慢都能接受低彩禮或者是零彩禮了。”
馬文平家?guī)ь^抵制高額彩禮、踐行文明婚俗的做法在河水村起到了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他們也經(jīng)常作為主講人參加村里組織的移風易俗宣講會。
“我們村上經(jīng)常開展“無冬閑”文體活動,組織拔河比賽、好家庭好家風巡展、“新春又唱豐收鼓 凱歌高唱石榴紅”主題村晚等活動,在實施好“送文化”活動的同時,把移風易俗工作與“無冬閑”活動有機結合,一條繩拔出鄰里情,拔出文明新風尚。”紅寺堡區(qū)紅寺堡鎮(zhèn)團結村黨支部書記馬偉全告訴記者。
團結村里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深受村民們歡迎,開展的“抵制高額彩禮,倡導文明婚俗”宣講會通過講述村民身邊的真實案例,讓大家意識到高額彩禮的危害,同時,鼓勵村民們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傳播者和踐行者,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李婷鈺 楊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