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下午,中共安順市委宣傳部召開“推動安順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關嶺自治縣專場新聞發布會。
主持人
發布人
記者從中共安順市委宣傳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關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深化改革創新,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頂云經驗和“戰天斗地、艱苦奮斗”的寶貴精神,推動一大批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事項落地實施,實現了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一是始終以改革創新增動力、添活力,加快釋放經濟發展動能。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關鍵一招、用改革的思維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制定《中共關嶺自治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工作要點》,共謀劃并完成改革事項374項,初步形成“三縣一中心”發展格局,關嶺縣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為關嶺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40.58億元增加到2023年122.61億元,增長了2.02倍。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2016年以來,謀劃重大項目1081個,總投資3724.53億元,其中省市重大項目640個,總投資2848.96億元,累計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21.73億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12年以來,引進優強企業149家、上報到位資金463.3億元。深化“一窗通辦”改革,切實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共辦理辦件共計24.02萬個。
二是始終以改革創新提質量、增效益,切實做強特色優勢產業。聚焦工業“雙百”發展目標,堅持以清潔能源產業為依托,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行動,現代能源、生態食品及健康醫藥等產業快速發展壯大,累計培育規上工業企業38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11.11億元增加到2023年16.74億元。累計建成清潔能源電站座298.6萬千瓦,2021年以來新獲批清潔能源指標電站29座372萬千瓦,2個抽水儲能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列為全省13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之一。聚焦以關嶺牛、中藥材為主的“2+N”主導產業,持續擴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示范樣板。2023年,關嶺牛存欄16.45萬頭、出欄6萬頭,實現綜合產值23.2億元,關嶺牛成為首屆全國“村BA”總決賽冠軍牛。中醫藥“五個中心”基本建成,張伯禮院士連續兩年親臨關嶺,出席云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開市和貴州喀斯特中藥民族藥野生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擔任貴州喀斯特中藥民族藥野生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總顧問,并對關嶺中醫藥產業發展給予盛贊,關嶺中醫藥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風生水起。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畜禽、精品水果、蔬菜、茶葉等特色產業,關嶺縣水果種植總面積16.5萬畝、茶葉種植面積2.48萬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8.07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5.77億元,增長了5.91倍。
三是始終以改革創新塑文化、興業態,推動文化旅游事業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舉辦“布依族送銅鼓”、苗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等活動100余場。恢復關嶺文藝刊物《黔嶺》,持續推進“大地上的鄉愁—— 關嶺鄉土文化構建系列叢書”編纂工作,推出了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制定《關嶺自治縣關于加快推進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的實施意見》,獲貴州省少數民族文學“金貴獎”、優秀文藝獎。依托安順“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品牌,把安順建設成一流旅游城市、把黃果樹建設成世界級旅游景區目標,圍繞黃果樹風景名勝區、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峽谷大橋等世界級旅游資源,集聚“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著力打好“橋旅融合牌”“化石國際牌”“中醫康旅牌”“文旅融合牌”“特色美食牌”,成功培育3A級以上旅游景區12家,關嶺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吸引力持續提升。
四是始終以改革創新解民憂、暖民心,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有所呼、必有所應,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緊盯鄉村振興低收入脫貧戶和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等重點群體,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加強防貧監測和產業、就業幫扶,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以城鎮“四改”為抓手,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縣城建成區面積13.18平方千米,城鎮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加快補齊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短板,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供給均衡化、優質化。投入資金15.6億元實施新(改、擴)建教育項目160個,關嶺縣第一幼兒園獲評省級三類示范幼兒園;率先探索“普職融通”教育發展新模式,縣域綜合性高中入圍全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學校;深化與貴陽一中“1+1+3”組團式幫扶,關嶺民族中學連續榮獲安順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獎和教育質量貢獻獎。推進醫療衛生機構提質擴容,推進市人民醫院關嶺分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建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2個,關嶺縣13個鄉鎮(街道)衛生院全部掛牌成立醫共體分院,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全面落實穩就業政策,持續推廣“安心干”應用平臺,新增城鎮就業280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5萬人,城鎮就業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探索“零工市場—零工驛站—零工服務站”聯動模式,建設以縣級零工市場為中心,鎮級零工驛站及村級零工服務站為支點的三級零工市場服務體系,已建成縣級零工市場1個、零工驛站14個、零工服務站155個,縣鄉村三級零工服務就業公共服務覆蓋率100%。同時,聚焦政治領域、安全生產、債務風險、社會治安、信訪維穩、生態環保、意識形態等工作,強化矛盾糾紛隱患排查整治,守住了安全穩定的底線。
五是始終以改革創新守綠水、護青山,厚植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圍繞生態抓經濟建設,推進生態產業化發展,探索出農——牧——林(草、藥)協調發展模式,特別是戰天斗地、苦干實干的“板貴精神”,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同志的肯定。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97.99萬畝,森林覆蓋率56.36%,較2012年提升12個百分點,被評為全省唯一一個南方典型草原生態保護示范區。完成綜合治理石漠化11萬畝,完成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18.45萬畝,關嶺縣石漠化面積累計減少412平方公里,下降61.86%,被評為全省“石漠化綜合治理示范區”,治理成效獲央視采用。創新外來入侵物種“紫莖澤蘭”防控“以產治草”治理新模式,有效抑制了紫莖澤蘭的擴散蔓延,2023年全國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紫莖澤蘭)防控技術交流及現場滅除活動在關嶺舉行,經驗做法得到農業農村部科技司的充分肯定。清潔能源汽車加快推廣使用,污水設施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逐步實現分類收集處理,綠色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山清水秀的關嶺是關嶺縣人民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體現。
六是始終以改革創新抓基層、夯基礎,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積極運用“排隊抓尾”有效整頓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從縣直部門單位選派155名駐村工作隊員到村(社區)駐村,進一步優化了駐村隊伍結構。探索推行“村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領+群眾參與”的“黨群議事小組”基層自治模式,實現“群眾事群眾議、群眾管、群眾享”,新鋪鎮臥龍村“黨群議事小組議出美好鄉村”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探索推進執源治理“一縣一試點”改革,著力從源頭解決執行難問題,2023年結案用時比2012年縮短61.09天,實現“三增”“三減”。
改革永遠在路上,砥礪奮進正其時。新征程上,關嶺自治縣將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和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更大的氣魄、更寬的視野、更強的干勁,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動改革向難度攻堅、向廣度拓展、向深度進軍,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關嶺新篇章提供強大動力活力。
●來源:安順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