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挖掘廢舊鉛蓄電池的剩余價值,實現其能源的最大化利用,這是貴州麒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曉東長期專注并深入研究的課題。經過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帶領貴州麒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廢舊電池資源化綠色創新上取得顯著的進步,并在行業中占據了領先地位。
曾經,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一度陷入產業落后、配套缺乏的窘境。臺江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鉛蓄電池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集群,然而,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業給當地帶來了生態壓力。為了更好地發展,臺江“壯士斷腕”關停了多家污染企業。
2020年,通過招商引資,臺江經濟開發區引進了貴州麒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黔東南州給與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和支持,讓我們有信心在這篇土地上投資興業。”朱曉東說,該園區聚集了再生資源循環材料產業十余家企業,貴州麒臻的落地能為園區內的企業補鏈、延鏈,形成產業內循環。
圖為貴州麒臻生產車間
“我們目前有兩條生產線,年處理量可達40萬噸。”朱曉東說,一塊廢舊電池進入到生產車間,通過中控室后臺鼠標操作,主要被分成了塑料、鉛柵、鉛膏三個部分,然后每個部分被傳送帶運輸到不同的車間進行處理。
鉛膏進行熔煉形成液態鉛后,被輸送到精煉車間,通過火法精煉再生鉛的技術,生產出來的2鉛純度可以達到99.96%,經濟價值十分可觀。廢舊電池在該公司的生產線上真正實現了變“廢”為“金”。
“園區內化工企業提供給我們含鉛廢料等原料,我們通過加工將這些含鉛廢料轉化為再生鉛,再供應給企業用于新電池的生產。這樣,從廢舊電池的回收到新電池的制造,所有物料和產品都能在園區內實現閉環循環,達到雙方互利共贏的效果。”朱曉東說。
朱曉東帶領技術團隊開展“廢舊鉛酸蓄電池中回收鉛膏的水力分選技術研究”“火法精煉再生鉛生產技術研究”“鉛柵低溫連續熔鑄技術研究”“全自動雙級破碎一體化自動拆解技術研究”等課題研究,攻克了廢舊鉛蓄電池資源化利用過程的諸多技術難題,通過科技引領、研發創新,大幅提高了廢舊鉛蓄電池回收的整體技術水平。
短短一年間,貴州麒臻產值實現翻倍,由2022年的13.18億元,發展到2023年的24.27億元,截止2024年9月底,貴州麒臻已完成產值25.03億元。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貴州麒臻不忘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公司現有職工200余人,其中黔東南籍職工有170余人,脫貧戶勞動力45人,員工年均收入達到6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圖為貴州麒臻在2024年“樂創黔東南”創業項目路演現場介紹項目
黔東南州創新推出“樂創黔東南”創業促就業服務品牌,通過創業講座、創業沙龍、創業培訓等系列活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優化創業教育培訓體系,構建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鏈條創業服務體系,優化創業生態環境,努力提升創業質量,增強創業帶動就業的水平。
“樂創黔東南”服務品牌不止于理論傳授與技能培訓,更通過“創業之星”評選活動,發掘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價值的優秀創業人才、創業項目,樹立創業先進典型。目前,首批10名創業之星已誕生。
“在人員招聘和職稱評審方面,黔東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我們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作為首批創業之星,朱曉東說,這種支持激勵著他們更加努力地發展企業,以期更好地回饋當地社會。
下一步,貴州麒臻繼續嚴守發展和環保兩條底線,推進綠色技術更新迭代,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為貴州省高質量發展持續增添綠色新動能。同時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將公司的綠色技術和產品推向更廣闊的舞臺。(袁生|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