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本地媳婦知冷暖’,同比承包給私人企業,村上自己的物業公司更能與群眾心連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所以今年我們決定自籌自辦紅色物業。咱們的物業公司如今能紅紅火火地辦起來,還要歸功于魏家橋村的‘老師傅’教得好。”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新豐村村委會委員張帥看著正在重新規劃的便民停車場,感慨良多。
在金鳳區豐登鎮新豐村的物業服務大廳,前臺咨詢處、專項繳費點、辦事接待窗、群眾議事廳職能分明,來往村民絡繹不絕,工作人員熱情接待,物業分割確權嚴謹。
傳道授業的“老師傅”,是黃河東路魏家橋村的黨支部書記吳樹興。作為一名扎根基層超過三十年的“老書記”,他既是村民的貼心人,也是村集體發展的引路人。在他的帶領下,2022年魏家橋村在全區率先探索成立村集體物業公司,由村集體100%持股,經過近三年時間的運行取得了不錯成效,讓搬遷上樓村黨組織看到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子。
今年在銀川市壯大集體經濟項目的支持下,依托“導師幫帶”與后備力量跟崗鍛煉機制,使豐登鎮新豐村與魏家橋村結成“幫扶對子”:圍繞紅色物業建設,新豐村的干部“外出學”,魏家橋村的“老書記”“進來研”,跟崗學習與言傳身教相結合,復制落地先進經驗做法,由新豐村黨組織領導成立的物業公司接收原有物業服務,重新分割確權,保障村民合法權益。在導師的幫帶下,新豐村依托物業提升,不僅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還進一步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帶動了綜合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老叔,您的電瓶車我們已經幫您挪到車棚了,下次請規范停車,不要占用消防通道。”“阿姨,您放心,我已經聯系過了,單元的門禁,師傅明天一早就來修。”面對村部因下轄人口多,人口流動性強產生的管理難題,魏家橋村的“90后”黨支部副書記劉沿詩處變不驚,應對有方,短短數年,已是遠近聞名的“談判專家”與“調解能手”。正所謂“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劉沿詩的快速成長,離不開“老書記”的大力培養。
自2019年起,金鳳區堅持把“導師幫帶”工作作為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精選導師、精準結對、靶向幫帶。魏家橋村吳樹興與劉沿詩等后備力量結成幫扶對子,在四年的時間里思想上帶、工作中幫、業務上教,“面對面”談心,“手把手”教學,將“老書記”三十年的工作經驗傾囊相授,讓劉沿詩這樣的年輕干部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前行路上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金鳳區圍繞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通過支部共建、產業發展兩個抓手,廣泛開展“點對點”“面對面”的導師幫帶、師徒結對。立足不同的村情民意,傳授經驗和方法,巧解村居干部發展思路窄、治理能力弱等“疑難雜癥”,引導幫帶對象快速進入工作角色、適應工作崗位。現有村黨組織書記和農村黨員領辦農村經濟組織35個,建立起具有金鳳特色的118人“七員幫帶導師”隊伍,申報實施7個“導師幫帶”鄉村人才凝聚計劃項目,培育產業帶頭人165名,培養儲備村級后備力量98名,為持續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蓄勢賦能。(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