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22日18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大風藍色預警。為保障冬季電煤運輸,鐵路部門發揮大秦、浩吉、瓦日等重載鐵路作用,加大萬噸列車開行力度,開好跨鐵路局集團公司大宗直達列車,優化部分干線列車開行結構,在集通鐵路、兗石鐵路等線路增開普通貨物列車60余列,提升主要貨運通道能力。(據人民網11月23日報道)
供暖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當前,我國北方地區已經進入供暖季。在冬日嚴寒中,供暖工作離不開穩定的煤炭供應,而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北煤南運、西煤東調的運輸任務擺在運輸企業面前。鐵路部門憑借其大運量、長運距、“一張網”的優勢,擔當著煤炭運輸的骨干力量。近年來,大秦鐵路、瓦日鐵路等重載鐵路干線的建設和運營,如同一條條能源動脈,源源不斷地將煤炭從產區輸送到電廠和供暖站點,為供暖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尤其在冬季供暖高峰期,鐵路部門更是科學調整運輸方案,增加運力投入,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電煤運輸的效率和可靠性。這些措施不僅縮短了煤炭的運輸時間,更為供暖企業提供了更加經濟、高效的能源供應方案,讓家家戶戶暖意洋洋。
加強服務保障,打造暖心工程。從熱源輸出到管網維護,從用戶溫控到故障響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安排和周到服務。供暖企業提前對設備進行檢修,建立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確保供暖設施始終保持最佳狀態。鐵路部門加強與電廠、供暖企業的緊密協調,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進行智能化管理,加強運輸監控,有效提升了運輸效率和準確性。當前,冬季能源保供已進入關鍵時期,煤炭、電力、油氣等行業正在全力增產,可再生能源的加入為綠色支撐提供了強大助力。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協同發展和優化組合,全力保障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確保了民眾能夠溫暖過冬。
做好安全工作,筑牢供暖安全網。無論是煤炭運輸還是供暖系統,都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鐵路部門嚴格執行安全規程,加強線路巡查,確保列車運行安全;對煤炭裝載、固定等環節嚴格把關,防止運輸過程中發生泄漏或事故。供暖企業加強對供暖設施的日常巡檢,尤其是對老舊管網的改造和升級,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通過加強用戶安全教育,提升用戶的自我保護意識。
千里煤龍舞寒風,萬家燈火映暖冬。在這條溫暖的傳遞之路上,各級各部門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為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筑起了一道道堅實的防線,讓這份溫暖在每一寸土地上釋放融融暖意。(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