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空前復雜,充斥各種不確定性。盡管美國現任政府竭盡所能試圖恢復其傳統盟友及伙伴關系,但鑒于美國國家政策接下來或將出現轉變,若其外交領域出現政策調整,美國的各個盟友及伙伴將不可避免地采取平衡策略,重新調整對美關系,并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舞臺上的角色。
這樣做顯然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中美貿易局勢中作出明智抉擇,更是不易。但目前美國當選總統已陸續提名內閣人選,且候選人名單“鷹派”氣息十足,一切似乎不可避免。
對艱難維持平衡的美國盟友們而言,澳大利亞的做法,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鑒。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13日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他在近期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電話溝通時稱,與盟友開展“公平貿易”符合華盛頓方面的利益,而“與作為主要貿易對象的中國往來,也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
在今年10月29日接受另一次媒體采訪時,阿爾巴尼斯也公開表示:“與中國的關系對澳大利亞來說顯然非常重要。中國是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我們超過四分之一的出口收入來自中國。”不過他同時也承認,與美國的關系也十分重要。因為美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雙向投資伙伴。
受美國方面的反華號令所驅使,在上一屆澳大利亞政府執政期間,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系持續惡化。但在阿爾巴尼斯領導的政府執政期間,澳大利亞方面已逐漸意識到了中澳關系的重要性,并開始著手修復與中國的關系。
阿爾巴尼斯領導的政府所表現出的戰略自主證明,澳大利亞與中國、美國的關系均符合彼此利益。同樣可以證明的是,與中國和美國的經濟聯系,也不需要相互排斥。
中澳同為亞太地區國家、二十國集團重要成員,兩國沒有歷史恩怨糾葛,沒有根本利益沖突,完全可以成為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伙伴。在當今世界面臨深刻變局的背景下,雙方應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
中澳兩國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從兩國共同利益出發,共同構建平等相待、求同存異、互利合作的中澳關系,推動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這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地區國家的共同期待,也有利于國際社會更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小院高墻”“脫鉤斷鏈”,或者“去風險”,本質上都是保護主義,違背市場規律、科技發展規律,也違背人類社會發展潮流。
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將為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澳應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在互利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在亞太地區不搞排他性小圈子,不搞集團政治,不搞陣營對抗。“小圈子”解決不了全球面臨的大挑戰,“小集團”適應不了當今世界的大變局。亞太地區國家都應警惕和反對那些將地區搞亂的企圖。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11月15日社論
原標題:Autonomy serves Australia's interests best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