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實施5周年。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1.15萬億元,同比增長8.8%,西部陸海新通道外貿持續發力。(據央視《新聞聯播》11月11日報道)
五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行質效不斷提升,不僅反映西部陸海新通道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更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的重大成果的有力證明。
西聯東進,打造雙向流動聚合平臺。西部陸海新通道自建設以來便肩負著促進內陸與沿海、沿邊地區協同發展的重任。五年來,該通道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運輸組織模式,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逐步構建起一個高效、便捷的國內國際貿易網絡。特別是對于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等西部省份而言,這條新通道為它們打開了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加速了國內國際商品和服務的雙向流動,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路通業興,激發產業升級動能。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借助于便捷的交通條件,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先進制造業選擇落戶西部,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延伸和發展。同時,農產品、礦產資源等傳統優勢產業也通過這條通道找到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實現了價值增值。據報道,全國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的貨物品類從80余種增至1160余種,涵蓋電子產品、整車及零部件、機械等數十個大類,今年1—10月全國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同比增長8.8%,一串串喜人數字充分體現“通道經濟”的巨大活力潛力。
互利互惠,搭建互聯互通“黃金橋”。據報道,五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形成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跨境公路班車三種運輸方式。由重慶起始,向南經廣西、云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的地從全球166個港口拓展到542個港口,平均5天拓展一個新站點。班列開行總量超3萬列。新通道沿線對外開放口岸達111個,綜合保稅區達48個,為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提供了新的動力源,也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創造發展新機遇。
展望未來,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發展持續跑出“加速度”,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注入源源動力。(鄒明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