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8日電 11月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指導,中國日報社主辦的《圍爐漫話》沙龍在上海成功舉辦。此次沙龍以“進博會:開放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多名外國企業家、商會代表、文化產業代表以及創業者,共話進博故事,共商進博機遇。
多特瑞中國區總裁麥歐文(Owen Messick)對本屆進博會的規模印象深刻。在企業進入中國10周年之際,他和同事們一直忙碌在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展位上。作為七屆進博“全勤生”的他表示:“今年的進博會規模創歷屆之最,無疑將為所有參與者帶來更緊密的聯系和更多的機會?!?/p>
書贊桉諾亞洲區業務管理總裁馬欣榮(Pablo Machado)表示,中國推行運輸政務服務事項全面電子化不僅為企業帶來了便利,還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他還指出:“上海是亞洲范圍內一個特殊的地點,其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十足并且始終保持增長勢頭。同時,上海開放、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對境外投資者十分有利?!?/p>
塞爾維亞商會駐中國代表處主任耶琳娜(Jelena Grubor Stefanovi?)也分享了她在上海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機遇,感嘆這座城市的傳統與創新相互交融的獨特魅力。她強調:“只有持續深化交流,我們才能夠更了解中國市場。近期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為兩國帶來了機遇,而上海正在積極幫助外企尋找這些機遇?!?/p>
咖啡品牌猩猩步創始人安迪(Andrew Gatera)對本屆進博會帶來的機遇贊不絕口。已是連續第三年參加進博會的他,希望在上海實現咖啡和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他建議:“進博會是走訪調研的好機會。明年參加進博會的時候,一定要安排更大的展位,更深入地走訪調查,更加了解中國市場?!?/p>
2023年“上海白玉蘭紀念獎”獲獎者、上海交響樂團事業發展中心項目經理馬星星(Astrid Poghosyan)表示,進博會以科技創新引領音樂創新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分析道:“上海的人們希望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傳統行業。技術創新創造了新的音樂體驗,在上海你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p>
意大利美食博主、在滬創業者亞歷山大·孔蒂(Alessandro Conti)深情回憶了他在中國學習、生活的經歷,以及他親眼見證的“第二故鄉”的發展。他表示,上海的開放激發了像他這樣年輕人的創新潛能,這座城市是外籍創業者理想的起航地。他說:“中國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想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中國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我想在這里建立我的家庭和我的未來。”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上海以進博會為契機,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弘揚城市精神品格、展現良好營商環境、傳播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平臺,上海國際服務門戶以“歡迎你,幫助你”為定位,突出“一門式、場景化、友好型”特點,為來滬、在滬外籍人士提供政策信息、資訊服務和投資、就業、留學、旅游、生活等一站式服務指南;已形成“1+3”的框架結構,即包含一個9語種門戶網站以及英文微信公眾號、臉譜、X等三個海內外社交媒體平臺,是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靚麗國際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