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寧夏銀川市政務服務典型經驗材料入選國務院辦公廳《典型經驗匯編》,該匯編共選編20個典型案例。
銀川市民大廳于2014年建設,是全國最大的政務服務綜合體之一。當年,銀川市69個單位,涉及511類987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進駐,開啟了“一枚印章管審批”之路,真正實現了群眾“推開一扇門,辦成一攬子事”。運行十年來,隨著“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不斷深化,窗口數量縮減26.6%,進廳人數減少近50%,榮獲“最具綜合影響力政務服務大廳”,得到國務院“三個到位”的高度肯定,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實現西北“六連冠”。
銀川市堅持 “為民辦實事、惠企優服務” 原則,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中共銀川市民大廳聯合委員會,強化聯動,推動黨建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如創建 “銀川市民大廳 — 懷遠小廳” 累計 “出攤” 服務 113 次,接待辦事群眾約 3.6 萬余人次。定期召開駐廳單位 “窗口” 紀律作風整治工作推進會,整改投訴率高的作風問題。每季度開展 “開門問需 你問我幫” 開放式問政會,邀請企業和群眾代表參加。每年召開視頻問紀會,倒逼提升服務水平。線下常態化巡廳檢查,線上依托政務服務綜合效能監管平臺,提升服務質效。
同時,銀川市以改革引領、數字賦能推動政務服務升級。先后開啟四輪審批制度改革,開展 9 輪大規模審批 “瘦身”,減少申請材料、審批環節,壓縮辦理時限,多個 “銀川經驗” 在全國復制推廣。今年推出 15 項地域特色 “一件事”。構建 “4+1” 聯動政務服務體系,設立 “鄉鎮一窗”,布置專業分廳,開通政務服務自助聯辦網點,設置銀行網點商事登記服務點,創建商圈政務服務 IP,拓寬高效辦事路徑。提供 “周末不打烊” 服務、人才品牌活動、“高效辦證一件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公共法律服務功能等增值化服務。
通過依托 “東數西算”“算力之都” 的戰略機遇,銀川市不斷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上線 “數字政務門牌” 和掌上 7*24 小時 “智能客服小通”,回答 “在哪辦”。暢通訴求直達通道,實現訴求統一歸集受理。打造全覆蓋場景,告知 “怎么辦”,暢通線上渠道,上線 “高效辦成一件事” 端口,打通專網系統,構建四級政務服務體系。首創 “數字體檢中心” 應用,推出 “辦不成事” 掌上反映窗口,解決 “如何管”。(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