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大興安嶺,天藍嶺綠,林海蕩漾,由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開往漠河市古蓮鎮的6245/6246次公益性慢火車正在穿行。開行48年來,列車累計發送旅客近百萬人次,不僅是當地群眾生活的重要交通方式,還是采山客進入大興安嶺深處最便捷的客運列車之一。(據《人民日報》10月11日報道)
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一列列公益慢火車宛如穿梭在綠水青山間的溫暖使者,它們以特有的節奏和溫度,編織著一個個關于希望、奮斗與共同富裕的故事。這些慢火車,不僅是交通的載體,更是連接欠發展地區與繁榮世界的橋梁,繪就了一幅幅生動的致富畫卷。
“采山專列”奏響漫漫山野的希望序曲。在大興安嶺的深處,6245/6246次公益性慢火車被譽為“采山專列”,它不僅是采山客們追夢的起點,也是沿線居民生活與經濟活動的生命線。從最初簡陋的燃煤車廂,到如今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列車,每一次升級都見證了鐵路部門對民眾出行需求的積極回應。車廂內,山貨琳瑯滿目,不僅方便了采山客的銷售,更激活了地方經濟的微循環,讓每一顆勤勞的心都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光芒。
“小慢慢”唱響鄉村振興的和諧樂曲。“小慢慢”,這個昵稱背后,是對慢火車最真摯的贊美。它用11個小時的悠長旅程,串聯起492公里的風景與夢想,讓每一個偏遠的站點都能感受到交通的便利。在這些地圖上或許找不到名字的乘降點,慢火車靜靜地停靠。山貨上車,車廂變市場,不僅為采山客提供了銷售平臺,唱響了鄉村振興的和諧樂曲。
慢車悠悠,譜寫鐵軌上的溫暖曲調。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公益慢火車正是鐵路部門履行社會擔當的生動實踐。它們不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務,更通過增設便民設施、優化服務流程等方式,讓更多人享受到鐵路發展的紅利。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公益慢火車如同一股清流,靜靜地流淌在鐵軌之上,鋪就了一條條通往心靈深處的溫暖曲徑。
公益慢火車,以其獨有的方式,書寫著中國鐵路的溫情篇章。它們不僅連接了地理上的距離,更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讓共同富裕的夢想在鐵軌上延伸,綻放出燦爛光芒。(劉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