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咱月牙湖種出的蘿卜多好,飽滿豐盈,口感鮮脆爽口。”大塘南村黨支部書記羅永滿俯下身子,在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大塘南村的蘿卜種植基地里隨手摘下一顆呈白色的蘿卜,“今年我們共種植80畝蘿卜,主要品種有寶玉、冰淇淋、水果蘿卜,預計每畝產量在4000到5000斤,主要銷售本地市場,為村集體經濟能增加8萬元收入,同時咱這蘿卜屬于麥后復種,村合作社給咱村民的流轉費每畝在300元,并且從7月份種植到采收,村上的困難居民來地里干活,還能增加3000元左右收入。”
“村上蘿卜種植基地只要有活我就過來,這兩天采收一天能掙120元,增加一份收入,減輕家庭生活的負擔。”今年33歲的村民蘇海兒說。
談起種植蘿卜的初衷,羅永滿陷入回憶道:“2021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有12萬元,還是依托溫棚的租金,沒有產業的支撐。為了打破這一局面,我們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經過多次考察學習,最終選擇種植蘿卜。
2022年我們試種8畝,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1萬元收入,2023年我們擴大種植面積,又增加了15畝,同時種植了20畝青儲,村集體經濟共收入38萬元,經過多次嘗試,今年我們80畝蘿卜、200畝青儲加上溫棚的收入,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能突破50萬元,人均收入也從12000元能增加到16000元左右,村集體經濟實現由弱變強的轉變。”
“小蘿卜”種出鄉村振興“大夢想”,大塘南村立足實際,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走出了一條持續增收的鄉村振興致富路。說起未來規劃,羅永滿笑著表示,“明年我們的蘿卜種植規模會不斷擴大,依靠村集體的統一經營管理,相信可以讓村民的腰包再鼓一鼓,同時我們還將繼續發揮本土鄉賢、鄉村致富帶頭人作用,帶領咱們移民群眾共同致富增收。”(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