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一場“不要彩禮要幸福”的集體婚禮,開展“抵制高額彩禮倡導文明新風”主題宣講,向新人發放倡議書、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適齡青年代表作“拒絕高額彩禮”的承諾······
近期,寧夏多地發出倡議、開展活動,抵制高額彩禮,引發廣泛關注。
建立“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統籌、市級黨委社會工作部牽頭、縣(區)黨委社會工作部指導、鄉鎮黨委推進、村級黨組織實施”的“五級聯動”機制,寧夏黨委社會工作部深入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自治提升行動,按照重點區域、非重點區域分類施策,明確“高彩禮”“低彩禮”“零彩禮”認定標準。制定“零彩禮”“低彩禮”證書頒發管理規定,統一設計發放“零彩禮”“低彩禮”證書,作為農村居民踐行文明新風、享受禮遇嘉許的依據。實行分級統計、實時監測,對農村彩禮認定、證書頒發、人情禮金、婚宴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管。
“我結婚時,媳婦的父母沒有問我家要一分彩禮,兩位老人的愿望很樸實,就是希望我們兩口子把生活過得幸福。同時,身為共產黨員,我應當好表率,帶頭抵制高額彩禮等婚俗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尚。”8月20日,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鎮興業村黨員劉志學說。
為做好高額彩禮專項治理工作,中寧縣全面摸排各村適婚青年15100余名,并建立信息臺賬,實行動態管理。組建由鄉村干部、無職黨員等組成的婚姻勸導員隊伍145支,協同177名駐村干部,通過張貼橫幅、入戶走訪等方式,開展抵制高額彩禮、弘揚婚俗新風宣傳等1390余次。先后評選施玉倉、趙珍珠等“零彩禮”“低彩禮”示范戶74戶,并予以表彰。
“以前村民辦紅白事喜歡講面子、比排場,自從村上開展移風易俗宣教工作后,崇尚厚養薄葬、喜事新辦,鄉里鄉親攀比之風得到有效遏制。”新堡鎮南灣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文俠說。
“你們積極踐行婚俗新風,結婚‘零彩禮’,為建設文明鄉村作出了表率,特此為你們頒發光榮證。”7月3日,在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石嘴山市委社會工作部、惠農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分別為兩對新婚夫婦頒發了石嘴山市首批“農村婚俗新風光榮證”。
“彩禮不是結婚的必選項,雙方家庭沒有必要因為籌備結婚彩禮造成負擔。”“父母希望我們兩人把日子過好就行,彩禮一直沒提過。”95后陳雷和妻子張強是惠農區紅果子鎮馬家灣村的老鄉,經人介紹后自由戀愛。對待結婚彩禮這件事情兩人看法一致,最后雙方家庭經過協商,選擇了“零彩禮”。
“我們舉行‘農村婚俗新風光榮證’的頒發儀式,目的是在全市上下弘揚文明新風、倡導婚事新辦。通過落實相關禮遇嘉許政策,激勵更多的青年做婚俗改革的示范者和引領者。”石嘴山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王玉平介紹,目前石嘴山市對認定的“零彩禮”“低彩禮”的新婚夫婦推出了一系列的優待政策。持“農村婚俗新風光榮證”者可享受寧夏18家A級旅游景區首道門票免票優惠政策,“零彩禮”“低彩禮”家庭可優先享受特色種植(養殖)補貼、優先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優先得到創業就業和消費幫扶。
一組數據顯示,自寧夏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自治提升行動開展以來,全區農村適婚人員共結婚1754對,其中認定“零彩禮”209對、“低彩禮”992對,平均彩禮為7.53萬元,占結婚總數的68.5%。
“立足實情、順勢而為,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將以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強化自治功能、加強統計調度、正面宣傳引領、落實包抓責任,真正讓零彩禮低彩禮價值觀立起來,逐步形成全社會廣泛共識,讓高額彩禮由過去‘有面子’變成如今‘沒面子’,在鑄魂塑形中持續釋放鄉村文化的內在魅力、增強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寧夏黨委社會工作部一處處長楊宗鑫說。(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