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5日電 美好的九月,由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聯合江蘇蘇州昆劇院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再次走進北京大學,昆曲的韻美精彩重現,受到廣大師生熱烈歡迎。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一年后首次走進北大。此后,青春版《牡丹亭》多次在北大上演,均獲得巨大成功。今年,北大推出“無域·北大中華文脈傳承計劃”,以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慶演為開篇。
此次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演出,分上、中、下三本,從“夢中情”再到“人鬼情”,最后是“人間情”,演繹出凄美浪漫又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9月14日、15日的前兩場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掌聲不斷。
青春版《牡丹亭》將原著濃縮,由白先勇擔任總制作人和藝術總監,特邀大陸昆曲名家汪世瑜、張繼青擔任藝術指導,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沈豐英、俞玖林領銜主演。
“我和北大的緣分是很深的。”今年87歲的白先勇說,自2005年首次將青春版《牡丹亭》帶進北大演出,“之后2006年、2009年、2016年,我們四次來北大演出。今年是這部戲首演20周年,從9月14日到16日,一連3天共計9個小時,是第五度來到燕園演出。”
2009年,白先勇與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共同發起“白先勇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劃”,之后他連續十年到北大授課。
此次青春版《牡丹亭》來到北大,除三天全本慶演外,活動期間還舉辦了五場學術講座和一場高校座談會。
9月15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蘇州大學等20所高校相關院系代表參加“青春版《牡丹亭》進高校工作座談會”,探討昆曲保護、傳承、創新以及培養年輕觀眾的經驗。
“昆曲有著光輝燦爛的過去,更有著充滿希望的未來。”白先勇鼓勵廣大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更多發掘昆曲文化,推動昆曲文化更好地傳承發展。
據白先勇介紹,《牡丹亭》還曾到美國、英國、希臘等國演出,都取得了很大的反響。
自2004年首次演出以來,青春版《牡丹亭》已走過20年的輝煌歷程,海內外累計演出500余場,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