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自然資源部最新發布,今年上半年我國海洋經濟延續較快發展態勢,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自然資源部:上半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4.9萬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4.9萬億元,同比增長5.6%,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6個百分點。上半年,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在全球新造船市場持續活躍的背景下,我國海洋船舶工業發揮競爭優勢增長勢頭強勁,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共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居全球首位。上半年,海運貿易走勢逐步向好,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高于一季度1.4個百分點。
海洋旅游進入繁榮發展新周期,旅游市場供需兩旺。上半年海洋旅客周轉量、海洋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9.0%、5.4%。
海洋新興產業不斷成長。海洋工程裝備在海洋油氣、海洋清潔能源、海洋漁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副司長孟慶壘介紹,上半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加速回暖,我國船企獲得多個超級大單,海工新承接訂單金額是上年同期的3倍,手持訂單金額同比增長11.6%。
自然資源部:上半年我國海洋能源 食物和水資源供給穩定增長
上半年,我國海洋資源要素保障持續強化,助力高質量發展穩健前行。
上半年,全國批準用海面積同比增長16.9%,項目涉及投資額超5000億元。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資源供給穩定增長。海洋油氣增產穩產形勢良好,海上風電供應平穩有序。
孟慶壘介紹,上半年海洋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6%、10.5%,海上風電發電量51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4%。
上半年,“藍色糧倉”建設持續推進,優質海產品供給穩定增長。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臺投產,深遠海養殖裝備“經海七號”成功出魚,我國海水養殖產量同比增長超5%。
自然資源部:上半年我國海洋領域數智化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上半年,我國海洋領域數智化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助力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在海洋漁業領域,金槍魚智慧漁情預報系統——海鷹AI發布;在海洋油氣領域,海上智能鉆采平臺——惠州26-6安裝完成;在海洋探測領域,北斗水上智能感知預警系統投用,數智化海上勘測試驗平臺——“中南院520”交付,智能軟體仿生魚——“文鰩”問世;海洋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我國首個國家海洋大數據服務平臺——“海洋云”和首批《海洋數據開放共享目錄》公開發布;首套北斗水上智能感知預警系統投用,海洋領域AI大模型——“瀚海星云”和“問海”在山東青島發布。
孟慶壘介紹,沿海地方致力打造以產業化為目標的創新機制,塑造以市場化為核心的海洋產業生態。助力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