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鐵北京局已累計運輸進京砂石料176.9萬噸,同比增加77.2萬噸,增幅達77.4%,為服務北京運輸結構調整、推動公轉鐵運輸提供了有效助力。(據中國經濟網7月31日報道)
組織用“心思”,打造全新物流運輸方案。在快節奏的時代中,物流效率是企業、貨主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如何在確保運輸安全的同時,有效提升貨物運輸效率,一直是鐵路部門努力的方向。除持續優化貨運列車開行結構外,近年來鐵路部門主動與海關、港務等部門合作,大力改革貨物運輸流程、方式,減少中轉環節、時間,提高貨物流通速度。以河北一家公司為例,企業每月需要進口鐵礦石,以前貨物從裝卸、查驗、通關到發運至工廠需要7天時間。鐵路部門創新推行“船鐵直轉”作業模式,將卸船作業線與鐵路裝車作業線直連,完成“查驗+取樣”后,鐵礦石運抵工廠時間由7天縮短到2天,貨物疏運效率極大提升,貨運總成本大幅下降。
服務做“加法”,鋪就經濟發展繁榮路。據了解,目前我國鐵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等指標穩居世界首位,并持續保持高位運行。鐵路“帶貨”火熱的背后,離不開鐵路部門服務的持續上“新”。鐵路持續完善運費貸、鐵路單證融資等物流金融產品,有效降低貨運企業融資成本;鐵路深化改革,為企業量身制定“一企一策”運輸方案,將鐵路運輸由傳統“站到站”向“門到門”一站式服務轉變;鐵路主動“擁抱”市場,積極探索、創新冷鏈專列、“瀾湄快線”“城際快捷”等班列品牌,讓高原特產、生鮮食品、鮮花白貨、生物醫藥等需“鎖鮮”貨物得以快速流通……一批批新服務、新運輸產品的落地,不僅提升了鐵路綜合運輸服務能力,也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建設提“速度”,釋放運輸潛能。對于鐵路運輸而言,大宗貨物運輸需要充足的運力來支撐。鐵路部門充分發揮全國鐵路一張網優勢,加快貨運通道建設,釋放通道運能,為物資運輸提供了堅強可靠的交通保障。比如,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組成部分——黃百鐵路廣西段隧道工程全面推進,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的物資運輸通道——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進入沖刺階段,重慶經遵義至貴陽至柳州至廣州港、北部灣港等鐵路集裝箱貨運大通道布局建設……鐵路貨運建設在全國“遍地開花”,在拓寬鐵路物流網絡通達性和覆蓋面的同時,也進一步優化了鐵路貨運的運力布局,讓物流樞紐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條條“鋼鐵巨龍”,不僅是運輸線,更是經濟線。我們期待,鐵路部門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服務,推出更多利好產品、舉措,讓貨運大通道越來越高效便捷,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邱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