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寧夏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在建軍節演繹紅色講解劇《鹽耙耙 命根根》,唱響了三五九旅《打鹽歌》。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園組織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志愿服務隊利用暑期創排了紅色講解劇,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邊區軍民團結一心,支援前線的崢嶸歲月。
據鹽池縣博物館副館長、革命烈士紀念園園長張雨瀟介紹,《鹽耙耙 命根根》故事編創來源于1941年《解放日報》刊登的專稿《三邊之行—鹽田之夜》,記者田海燕詳細記述了三五九旅四支隊在鹽池挑燈連夜打鹽的故事。
1936年6月21日西征紅軍解放了鹽池縣,自此陜甘寧邊區正式成立,鹽池縣依托三寶“咸鹽、皮毛、甜甘草”成為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大方后,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邊區政府發出號召《大家到鹽池馱鹽去》,三五九旅四支隊派出2000多名戰士到鹽池,與當地鹽民團結一心,在花馬池鹽湖開展打鹽大生產運動,極大地地活躍了邊區經濟,支援了偉大的抗日戰爭。
近年來,鹽池縣突出紅色文化宣傳“新亮點”,以黨史故事為創作背景,編創了舞蹈《一件銅手爐》、鹽池說書《王貴與李香香》等紅色文藝作品,建設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培訓基地,組建了一支擁有268名小講解員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進軍營、進社區、進學校等紅色主題活動,采用“講述革命故事”、演繹“紅色講解劇”等多種沉浸式宣傳方式,使全民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課堂“活”起來、“動”起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老區精神。
“為紀念八一建軍節的到來,我們組織復轉軍人來老區鹽池開展緬懷革命先烈,重溫軍旅生涯的主題活動。看到小朋友們表演三五九旅打鹽大生產,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歲月再現眼前,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深受感染,非常感動!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八一紀念活動”采油三廠油房莊第一采油作業區巡檢維護一班常務副班長張軍鋒說。(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