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鐵路暑運期間,發送旅客已突破三億人次,針對熱門線路客流增加、暑期強降雨天氣多發等情況,鐵路部門及時調度,確保列車運行安全有序。(據央視網7月24日報道)
運力升級,打造便捷出行路。數據顯示,自7月1日暑運啟動至22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3.07億人次,同比增長6.5%。面對龐大的旅客流量,鐵路部門通過監測客流變化,動態調整運力,不僅在主要的熱門城市、線路及時增開旅客列車,加大區域客運能力投放,日均開行旅客列車10809列。同時,還充分運用池黃高鐵、蘭張高鐵蘭武段、日蘭高鐵莊寨至蘭考段等新線新站能力,發揮高鐵成網優勢、統籌高速和普速鐵路資源,有效增加旅客座席,進一步暢通旅客南來北往的出行路。
緊貼民生,呵護出游“松弛感”。近年來,鐵路部門緊貼市場需求,以滿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為目標,在自身優勢中深度挖潛、優化,傾情推出多種個性化、多樣化服務,助力人們盡享鐵路出行“松弛感”。一方面,鐵路部門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從開辟“綠色通道”,到設立“重點人群候車區”;從車站候車環境美化,到增設智能安檢儀、自動快遞柜……每一項舉措都體現了鐵路部門對人民群眾需求的積極回應。另一方面,鐵路部門不斷上新優質產品,有主題車廂民俗旅游專列,有“一票打卡廣西四個熱門城市”的旅游票制產品,也有結合地方特色、季節特點適時推出的“燒烤專列”“看海專列”“賞花專列”等,一大批不斷“上架”的服務產品,不僅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更多“可選項”,也讓老百姓成為鐵路改革發展的受益者。
激活潛力,探索經濟“增長點”。暑運不僅是人們娛樂休閑期待的集中體現,也是服務地區經濟增長的突破口。“鐵路+”“文旅+”等多產業融合下的暑期旅游市場火爆異常,為地區經濟帶來了新增長點。鐵路部門在暑運期間的高效運作,促進了人員流動,帶動了相關消費,也為許許多多行業提供了發展驅動力。比如,在廣西東興,依托首條直通中越邊境的高鐵——防東鐵路,今年暑期東興成為跨境游的新熱門地點,眾多區內外游客乘坐高鐵從東興口岸出境旅游,出入境客流增幅明顯。同時,借由人氣優勢,邊貿經濟、景區優化升級、酒店住宿、廣西特產等多行業順勢而為,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市場和增長空間。
坐著火車游中國,神州大地景如畫。暑運“3.07億人次”這一壯觀數據的背后,折射著鐵路部門的用心用情用力,也映照出流動中國的“熱辣滾燙”。我們期待,在暑運“下半篇文章”中,鐵路部門繼續用最精細的統籌、最貼心的服務為人們鋪就更方便快捷、繽紛多彩的夏日出行路。(邱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