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寧夏銀川市第二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企業服務環境提升推進大會上,銀川市就出臺的《關于全力構建營商環境大格局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行解讀,措施將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民營經濟發展要素保障,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服務質效和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一)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上線運行“政策通”惠企移動服務平臺,設置惠企政策兌現窗口,實現惠企政策“一口受理、一口兌現”。建立健全政策兌現監督機制,及時跟進兌現成效,兌現不到位的限期整改。
(二)擴大企業參與政策制定。在制定或調整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政策時,廣泛征求、合理吸納企業意見建議,設置政策過渡期,經過合法性審查后發布,確保政策穩定連續、可預期。
(三)定期發布城市機會清單。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城市建設,適時向社會發布民營資本可參與的政府需求清單、部門需求清單、企業需求清單,拓展民營企業發展空間。
(四)營造企業專心經營環境。除中央、自治區和銀川市明確規定外,不得對企業進行多頭和重復檢查、督導、調研,確需開展的應當整合,對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進行通報。除涉及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等必要檢查外,對信用等級高的企業試行免檢免擾。
完善民營經濟發展要素保障
(五)優化企業用工服務。支持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不受戶籍、檔案等限制,直接按企業所在地申報職稱。技術人員密集、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按照規定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開通產業工人戶口遷移、子女入學等事項“跨省通辦”綠色通道,加強企業用工保障。
(六)強化金融服務保障。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開發符合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民營企業減費讓利,市級擔保機構擔保總額增長8%以上。設立1億元新型工業化引導基金,以投帶招支持項目或企業落地。
(七)引導企業創新發展。發揮產業鏈科技創新聯合體作用,支持鏈主企業開展聯合或單項技術攻關。對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可實現生產技術、工藝、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或國產替代的,能夠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示范企業進行評選認定,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
(八)完善園區配套服務。向企業開放園區公共服務設施。結合企業實際,采取優化公交線路、定制公交、投放共享單車等模式,豐富職工多樣化通勤選擇。
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服務質效
(九)支持“個轉企”發展壯大。建立“個轉企”重點培育庫,實行分級分類培育引導,簡化登記流程,延續權益資質,出臺細則對符合條件的“個轉企”企業給予1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獎勵。
(十)開展法律援企服務。組建律師專業服務團隊,開展“法治體檢”,協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化解法律糾紛,維護企業權益。結合涉企糾紛案件進行宣講,發布法律風險提示,引導企業合法合規經營。充分考慮涉訴企業實際情況,依法妥善運用“活封活扣”措施。
(十一)強化信用修復響應。發揮部門聯動機制,優化信用修復服務模式,1個工作日內完成市級初審。作出準予信用修復決定之日起1個工作日內,在公示系統撤銷(屏蔽)失信信息。以簡易程序作出的企業行政處罰信息,不在“信用中國(銀川)”網站進行歸集和公示。
(十二)暢通訴求直達通道。利用政務大廳、微信公眾號、企業服務專線等載體,全方位受理企業訴求。適時召開企業訴求協調解決推進會,有效化解企業疑難問題。
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十三)組織“銀商菁英”培育。每年選送30名年輕企業家或企業接班人赴國內一流高校開展高端培訓,組織優秀企業家到行業龍頭企業觀摩學習,對重點企業中層骨干和中小企業負責人進行管理能力提升輪訓,組織中小企業家到銀川市優秀企業交流學習,培養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成長型企業家。
(十四)開通企業人才直認通道。對區市黨委政府評定的優秀企業家和全市綜合實力“20強”企業主要負責人,可直接認定為對應類別的市高精尖缺人才,同時綜合實力“20強”企業可自主推薦“首席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才1-3名直接認定為市高精尖缺人才,享受非補貼類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人才政策禮遇。
(十五)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注重對企業家群體特別是年輕一代企業家的理想信念教育,發展優秀民營企業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培養富有中國特色、順應時代潮流的企業家。對政治過硬、貢獻突出的企業家,優先推薦為黨代表、人大代表候選人和政協委員人選,并在各級各類評選表彰中優先考慮。(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張婭婷 李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