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印發5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15.9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5萬公里,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步伐加快。(《經濟日報》7月21日報道)
筋骨縱橫,塑造“皮肉骨”的硬聯通。鐵路作為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骨架,正在中國大地上迅速延展,書寫著剛柔并濟的詩韻。萬里鐵道線縱橫之間,有“京廣一線穿南北”的壯闊,也有“通山達海越五嶺”的豪邁。2008年,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建成運營。放眼今日,“四縱四橫”高鐵網全面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橫連東西、縱貫南北的鐵路軌道,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連成城際鐵路網,有效加快都市圈市域鐵路建設。鐵路部門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一步步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堅實支撐、內外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
織貫八方,激活“骨髓血”的實暢通。百姓出行品質不斷提升的同時,四通八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在中國廣大的版圖上構建起一條條便捷物流通道,讓貨物流動更高效。鐵路部門摸清企業運輸發展實際,對大宗貨物運輸企業科學制定“一企一策”實施方案并積極推進,助力“物暢其流”。2023年,我國貨運量超500億噸;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7萬列,發送19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和18%;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港口“散改集”作業量同比分別增長15.7%和19.6%,持續向好的運輸數據折射出經濟活躍度的不斷提升。從“互聯互通”到“貨暢其流”,立體交通網絡的高效運行,在支撐客流物流暢通高效的同時,也帶動了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促進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發展的活力和韌勁。
添翼賦能,鑄就“精氣神”的心溝通。為加快形成“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運輸格局,助推旅游市場強勁勢頭,最大限度滿足老百姓出行需求。鐵路部門以文化為主線,以優質景點為牽引,探索點線面融合的個性化文旅路線,并以此為契機推動“高鐵+旅游”的內涵式發展、系統性提升,打造沿線地區文旅產業“金名片”,帶來更多新商機。動車組穿山越嶺,在立體交通建設中持續提升領跑世界的運輸能力和通達能力,盤活區域經濟,喚醒沉睡資源,實現文化和旅游的雙向賦能,助力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從古時的駝鈴帆影,到現代的四通八達,中國鐵路以硬聯通、實暢通、心溝通,始終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勇當“火車頭”。隨著現代立體交通網絡的宏偉藍圖日漸清晰,鐵路如同一條條鋼鐵巨龍,蜿蜒穿梭于神州大地,通達城鄉,暢運內外,聯動文旅,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羅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