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88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取得萬里長征的光輝勝利,譜寫了氣吞河山的壯麗史詩,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溫故而知新,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學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為民本色、堅持優良作風,溫故,知“心”,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長征路上學黨史,以堅定“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信念,筑牢忠誠之心。90年前,8.6萬中央紅軍從于都河畔集結出發,穿越13個省份、40多座大山、20多條大河,始終處在數十倍于己的敵人追擊、堵截與合圍中,但無論條件多么艱苦,戰斗多么激烈,紅軍戰士心中裝著信仰,腳下充滿力量,克服長征路上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勝利到達了陜北,保存了革命火種,用無數流血犧牲換來了如今的繁華盛世。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廣大黨員干部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傳承好弘揚好長征精神,從中汲取強大信仰力量,自覺把個人的理想抱負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之中,投身到基層建設,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生保障等全面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重點領域的最前線歷練心性、增長才干,切實將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信念在具體實踐中傳承和延伸。
長征路上學黨史,以堅守“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本色,厚植為民之心。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無論是鄧小平同志在擔任中共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期間,每逢周末就帶領黨員干部到鄉村幫助紅軍家屬耕田、插秧、收割等,帶頭開展“共產主義禮拜六”活動,還是紅軍長征途中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這些無不是不忘初心、心系群眾的真實寫照,是中國共產黨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的體現。站立歷史的新起點上,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運用好“四下基層”成功經驗,經常性深入基層一線,多“接地氣”、多沾“泥土味”,和基層群眾“打成一片”,增進同群眾的魚水深情,用實際行動回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初心。
長征路上學黨史,以堅持“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的作風,繃緊廉潔之心。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重溫黨的百余年光輝歷程,在紅軍長征時期,有“管被裝的卻被凍死”的無名軍需處長、有“背著金條乞討”的劉啟耀、有“扁擔銀行”行長的毛澤民、有“長征途中司務長讓棉衣”的肖永正等等,清正廉潔是融入中國共產黨人血脈之中的不變本色,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代代傳承的紅色基因。當前,面對從嚴治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一顆對權力的敬畏之心,結合當前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認真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扣牢廉潔的“扣子”,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始終保持謀公不謀私、謀政不謀位、謀事不謀利的清醒認知和政治追求,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守住小節、防住底線,永葆清正廉潔本色。(會昌縣 魏晉升、郭世強)
(會昌縣:魏晉升、郭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