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進程進入下半場,各地各部門出臺配套政策,打造縣域商業“領跑縣”,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如今,縣域內道路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快遞物流更為便捷、商品供應鏈體系越發強韌,縣域消費市場迸發活力。(據半月談網6月13日報道)
隨著高鐵如銀龍般在中國大地上馳騁,為縣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縣域經濟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招商引資新機遇。交通網絡體系是產業轉移升級和縣域空間對接的重要廊道,高鐵的快速通行能力讓信息、資源、人才等要素在縣域間流動更加順暢,提高了縣域對外部資源的吸引力。廣西貴港市平南縣近年來依托獨特區位優勢和良好營商環境,在承接“東紡西移”產業轉移升級中催創造了“平南奇跡”。縣城拔地而起的紡織服裝時尚新區實現從無到有、企業從少到多,從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地區陸續簽約引進259家紡織服裝企業,總投資超300億元。“一方熱土”能不能“熱”,靠紛至沓來的客商,而交通便利則一次次讓客商在出行、投資意愿上“投票”,這種“高鐵+”的模式,正在逐漸成為縣域招商引資的新常態。
縣域旅游新動力。“縣域文旅熱”的興起,路網暢通助力縣域文旅“上大分”。高鐵的開通,使得游客能夠更加方便地抵達縣域內的各大景區,享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比如,廣西桂林市陽朔縣在春節黃金周期間,借助高鐵的便利,接待了142.47萬人次的游客,同比增長36.93%,實現旅游消費收入20.23億元,同比增長46.17%。又比如,去年8月開通運營的貴南高鐵迎來首次春運,沿線站點荔波縣小七孔5A級景區3天累計接待游客超14萬人次,火爆程度均高于歷史同期水平。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高鐵直達縣城極大提高了出行效率,不僅符合游客“走得了”和“走得好”的出行愿望,也助力旅客乘坐高鐵通達“寶藏”縣份進行深度游。
縣域文化新活力。隨著高鐵的穿梭往來,縣域的文化資源得以向外界展示和傳播。廣西南寧市馬山縣擁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1項,貴南高鐵讓其邁進了高鐵時代。地方政府乘著高鐵東風,正將馬山縣站打造成為“四縣五位一區”的區域旅游集散地,讓大灣區和西南地區的游客在馬山縣就可以暢享周邊旅游。今年壯族“三月三”“潮動三月三·民族體育炫”活動中,高鐵的便捷性吸引了周邊省市大量游客前來參與和體驗,不僅豐富了當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了區域文化交流。縣域民俗文化在高鐵的推動下,呈現出多元化、開放化、創新化的特點,為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
“鐵龍”呼嘯而來,縣份經濟發展處于“縣”在進行時,市場活力令人欣喜。在高鐵的助推下,期待縣域經濟持續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場景。(李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