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通訊員 汪沙 陳鶴)夏日的百里杜鵑,活力奔涌,生機勃勃。一條條農村公路在百里杜鵑大地蜿蜒縱橫,串聯起沿途星羅棋布的村莊、農家,緊密地將全區9鄉(街道、管理區)和71個村(社區)融為一體,為全區特色產業、全域旅游提供了堅實保障,助力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普底鄉永興村鳥瞰圖。陳鶴 攝
近日,筆者向普底鄉永興村出發,一路道路通暢、干凈整潔,路兩旁綠意盎然,拐過數道彎后,眼前豁然開朗,一棟棟青磚黑瓦鑲嵌在山里,一家家精品民宿、農家樂林立,整個村莊一片生機。難以想象的是,這里曾經是閉塞的小山村。
“以前我們這里的路就是人工挖的毛路,夠馬車過,后來政府撥了錢修這條油路,我們就跟著好了起來,出行方便不說,還開了農家樂,經常都是爆滿狀態。”作為地地道道的永興人,永興村地道彝園農家樂業主陳禮群說,“開始時村內沒有停車場,客人就順著公路停車,總是停放得很遠,之后村內完善了基礎設施,修廣場、建停車場等,日子越來越好,我家現在主要經營烤全羊、烤燒烤,以及民宿。”
方家坪景區旅游道路。陳鶴 攝
每年夏季,當外界酷暑難耐時,永興村卻是一片清涼世界,曾經閉塞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度假旅游的香餑餑,郁郁蔥蔥的樹木遮擋住了炎炎烈日,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眾多游客前往。
“比原來我們做莊稼好上幾十倍,游客從花季就開始來,到避暑季住滿了,一年十多萬不成問題,對比以前的日子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陳禮群坦言,“都是享方家坪和百里杜鵑花山的福,也全靠政府把路打通,我們在這要道上,沾光了。”
近年來,百里杜鵑管理區以“四好農村路”為紐帶,推動農村公路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圍繞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進旅游公路建設,將“鄉村道”串成“經濟帶”,村集體經濟產業路煥發生機,農業、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路通,民才富。平坦的公路宛如一條“彩帶”,不僅修到了村民家門口,而且還把家家戶戶串聯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強力帶動了沿線鄉村旅游、民宿等產業發展,讓百姓出行越來越方便、日子越過越紅火。永興村旅游公路一頭連著普底景區,一頭連著方家坪景區,成了助力該村鄉村振興的“主動脈”,村民們把一間間屋舍修葺一新,變成了一家家農家樂、民宿,吃上了“旅游飯”。
現在永興村有14家民宿,10家農家樂,村黨支部還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領辦了花間別院、永興拾光兩家民宿。普底鄉永興村黨支部書記黃鵬說:“我們村這條公路,既方便了老百姓的交通出行,又帶動了我村的旅游發展,方便游客來此旅游,真正是我們村的一條發展致富路。”
筑路無止境,有路才能振興。每年的花季、避暑季,永興村的床位都是“一位難求”。面對村莊的發展,“大家長”黃鵬說:“下一步將積極發動老百姓增加床位,把村內的餐飲與住宿規模擴大、品質提高,讓來的游客吃得放心,玩得開心。”
近年來,百里杜鵑管理區堅持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本著“主體工程品質美、行車安全舒適美、景觀綠化自然美、便民服務溫馨美、路域環境和諧美、公路文化內涵美”理念,先后開發、打造、提級普底、金坡、戛木、杜鵑花王、米底河、方家坪、彝山花谷等景區景點50余處,打造永興、橋頭、大荒、石牛、迎豐、涼井、大堰、小箐等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16個,帶動農家樂、花卉、煙葉、茶葉、野生菌等特色產業發展,增加群眾收入,助推鄉村發展。
農村公路不僅是關乎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更是關乎農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礎。百里杜鵑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養護中心負責人黃凱介紹:“目前,全區已建成各級公路網共1111.58公里,7個建制鄉通三級以上公路,公路網密度達158.8公里/百平方公里,農村公路好路率(PQI)達90.65,實現了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及100%自然村寨通硬化路目標,基本實現了運煤公路與旅游公路分離使用的交通路網格局。”
如今,一條條公路串聯起了百里杜鵑鄉村的美好生活圖景,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產業路、致富路、振興路。2019年,百里杜鵑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畢節首個);2023年,“百里杜鵑金坡至普底→停車場至民族村→普底至百納→普底至大草原”串聯線路獲評2023年度貴州省“十大最美農村路”。
“下步,我局將繼續壓實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責任,通過‘路長制’強化道路的管理與養護,持續鞏固‘四好農村路’‘美麗鄉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成果,持續推進公路示范試點創建工作,確保我區‘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持續向高質量發展,為全區旅游發展及鄉村振興奠定堅實交通基礎。”黃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