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16時56分,載著460名插秧客的K5161次列車,從黑龍江省綏化站駛出開往三江平原方向,這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連續25年開行插秧專列。(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5月13日)
食為政首,谷為民命,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大,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九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生產基地。但由于水稻種植面積與當地勞動力的分布不均,這里的春耕季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進行水稻的備耕和插秧工作。鐵路部門應需開行“插秧專列”,做好相應服務,確保將“稻客”大軍及時運送到墾區春耕第一線。25年的“插秧專列”,累計運送務工人員近190萬人。在農業大市綏化,平均每年到三江插秧務工的農民就有2萬多人,可實現勞務收入2億多元。由此可見,插秧專列不僅滿足了春耕生產的用工需求,也幫助務工人員踏上三江插秧“淘金路”,實現了致富淘金夢想。
服務本質,貴在用心,而細節之處,更顯深意。鐵路部門通過深挖運輸潛力和優化方案,持續開設插秧專列來滿足春耕期間人員出行需求。比如,根據客流情況采取了“一日一圖”運力投放,增開列車、加掛車廂以及延長專列開行時間等等。此外,列車上還準備了如編織袋、充電寶、剪子、針線包、手電筒等各種便民物品服務箱,供旅客免費使用。“插秧專列”一系列服務細節,不僅滿足了務工人員的出行需求,也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25年來,“插秧專列”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從最初的燃煤綠皮車發展到現在的空調車,從紙質客票過渡到電子客票。其在每年短暫的旅途中承載著務工人員的希望,服務內容始終務實貼心并持續優化提升。其周到服務的背后,是對民有所呼的真情回應,彰顯的是鐵路濃濃的民生關懷。
從“北大荒”運送到“北大倉”,“插秧專列”見證并記錄了東北區域經濟的振興和繁榮。“插秧專列”思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需,鋪就了務工人員美好順暢路,載著播種希望向著民心開,讓幸福直達心底。(蘇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