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3天,江南東部和南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廣東中南部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并伴有強對流天氣。4月21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和強對流天氣黃色預警。(人民網 4月22日)
隨著各地相繼入汛,鐵路以雨為令,清醒認識極端災害天氣帶來的嚴峻挑戰、周邊環境變化誘發水害的安全風險等形勢,不斷深化對防洪安全內在規律把握,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安全防線,以高水平防洪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堅持超前防,織牢“人防網”。鐵路切實組織開展防洪隱患排查,把汛前集中排查、雨中雨后檢查與周邊環境日常排查結合起來,確保排查無死角、全覆蓋;抓好工程化整治,運用工程化手段加快推進防洪預搶、專項整治工程,形成設備抗洪能力。同時,組織開展防洪培訓和應急演練,實施防洪網格化管理,設置自然災害電話96116報警標牌,建立雨情災情信息聯絡點,向社會公布發現隱患獎勵機制。此外,健全完善與地方相關部門的常態聯系機制,制定實行雨情監測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凝聚共排隱患、共抗災害、共戰險情的強大合力。
堅持有效搶,織密“物防網”。鐵路部門推動三級雨量警戒、過程管控向提前會商研判、主動避險并重延伸,科學精準研判旅客列車安全風險,細化完善汛期旅客列車主動避險方案。同時,堅持預防為主,推進防洪預搶工程,加強與路外施工單位、供電部門、大型工程局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提前儲備裝載機、挖掘機、枕木、石料等防洪搶險機具和物資,確保搶險應急有備。
強化科技賦能,織嚴“技防網”。鐵路部門充分運用無人機、地質雷達、網絡遠程實時視頻監控系統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測防洪點、深路塹、隧道口等重點地段,對山體泥石流、落石等進行監測預警,提升防災減災和感知突發事件能力。同時與氣象、水利、地質、通信等部門建立常態聯系機制,實現防洪搶險區域合作和資源共享應用,發布降雨防汛預警通知,提升科技防洪水平。
觀云追雨,聞“汛”而動。鐵路人用初心密織“防、避、搶”安全網,用責任守護旅客平安出行路。(圖/文 姚韞郁、邱莉)
(火車司機駕駛火車一次次汽笛長鳴,是前行的誓言。)
(火車司機緊握操縱桿,堅定目光穿越風雨,只為確保列車安全到站。)
(在旅客看不見的地方,幕后鐵路人在守護列車的安全運行,他們是列車安全運行的堅強后盾。大到機車避雷器、雨刮器,小到每一顆螺栓螺母,檢修工人細心認真地對待每一個零部件的檢查。)
(風雨中,調度員他們手中的筆,記錄著行程,心中的圖,繪制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