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表示,貴州省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和智能計算中心集群的建設,重點關注人工智能技術,以此作為更廣泛推動發展高質量新質生產力的一部分。
“算力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表示,目前,隨著大模型突破應用,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尤其是智算需求。
景亞萍表示,貴州將努力引導算力資源實現匯聚調度,優化配置,提升效能,培育一批專業化算力運營商,并促進算力賦能工業、教育、金融、交通、醫療、能源等發展。
景亞萍補充說,要加大推進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力度,提升數據中心效能,并加快優化升級5G基站等關鍵網絡基礎設施。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國家樞紐節點目標明確,到2025年底,綜合算力基礎設施體系初步成型。
2024《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被譽為中國大數據中心的貴州省擁有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一直將大數據產業作為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
景亞萍介紹說,貴州正多措并舉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一方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服務體系,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數據要素登記、數據流通交易等方面出臺系列制度,另一方面,大力推動數據高質量供給。
貴陽市的大數據交易所在推動國家數據資生產要素流通和交易方面處于先導地位。景亞萍補充說,到目前為止,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集聚數據商、數據中介等市場主體達899家,年度交易額超過20億元(2.787億美元)。
全國人大代表、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貴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馬寧宇表示,貴陽積極構建自主可控算力服務體系,加快提升通算、智算、超算規模,已成為全國智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馬寧宇補充說,下一步將持續提升算力規模和調度運營水平。
“2023年,數字經濟在貴陽市GDP中的比重超過了50%。”
馬寧宇介紹說,貴陽貴安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具有豐富的算力資源、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
為搶抓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馬寧宇強調加強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產業應用,提供高性能算力、高質量數據集,并加速LLM培訓平臺的建設,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2022年“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圍繞8個國家算力樞紐和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表明國家正在全面推進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貴州作為八大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貴安數據中心集群成為十大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為貴陽貴安數字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黨委副余曉暉強調說,“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算力供不應求,但區域內算力資源供給能力和增長潛力有限。西部地區具有大規模算力設施發展的資源稟賦優勢,但本地需求不足,資源利用率不高”
余曉輝說,實施“東數西算”項目有利于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均衡配置,利用西部地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更好提高數據中心能效。(記者 樊菲菲 楊軍 編譯 楊旭彤)
原文見3月13日中國日報旗艦版、香港版14版,國際版9版。
英文鏈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3/13/WS65f10265a31082fc043bc5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