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5日電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朱馬爾特·奧托爾巴耶夫(Djoomart Otorbaev)日前撰文稱,作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政策的先行者,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重大步伐。2023年,清潔能源產業貢獻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40%,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中國正在將投資轉向清潔技術制造業,為投資者和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作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政策的先行者,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重大步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去年,清潔能源產業貢獻了當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40%。2023年綠色經濟為中國GDP貢獻了11.4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較前一年增長30%。增長和投資主要由光伏、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生產拉動。
中國政府持續推出重要舉措,為清潔技術制造企業更順利地進入資本市場和獲得信貸提供便利。值得注意的是,私營企業開始進入這一經濟領域。這一引人注目的事實凸顯了中國經濟轉型的積極趨勢。通過有效管理生產流程和組織可持續供應鏈,私營企業將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國內和國際市場。
清潔能源領域投資的繁榮為中國的大規模投資模式注入了新活力。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一領域都將在多年內保持穩定增長。
近年來,中國在推進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在現代技術和生產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在2023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120多個國家共同宣布了將可再生能源產能提高兩倍的宏偉目標。此舉有望進一步推動中國與全球清潔能源項目的開發融資,對人類和地球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開發和利用先進技術制造清潔能源組件,促進全球價格大幅快速下調。僅在一年內,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就下降了42%。電池價格也下降了 50%。
中國正在將投資轉向清潔技術制造業。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一個新的增長時代,為投資者和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雙碳”目標有助于調動政府機構、增強企業信心、提高公眾期望,并成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關鍵決策。
鼓勵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的政治、經濟、環境和宣傳因素與市場力量推動的需求激增、與化石燃料相比低碳技術成本降低和競爭力增強等因素交織在一起。
中國果斷調整經濟政策,及時向以投資清潔能源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中國的治理模式以長遠規劃和全國團結一致實現重要發展目標為優先考量,這種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再次得到了體現。
編輯:董靜 審核:陳丹妮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