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27日,記者從貴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省民政廳緊緊圍繞“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的總體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清單化抓好工作落實,全省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
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政治底線,高質量完成低保年度核查,強化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和動態管理,用足用好政策豁免、“單人戶”施保、剛性支出抵扣等傾斜政策,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救盡救”。11月,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29.1萬人、特困人員10.7萬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3.1萬人,共有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38.4萬人,累計實施臨時救助22.7萬人次;共將143.5萬建檔立卡脫貧人口、35.1萬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低保和特困。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功能不斷增強。今年4月起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734元/月、6086元/年,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平均標準提高到1012元/月,集中養育、社會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1800元/月、1300元/月;今年7月起全省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110元/月、90元/月。省級共籌集下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含中央資金)113.2億元,較去年增加0.7億元。
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9月起,全省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中依規納入農村低保且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分類施保比例,從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20%提高到30%。全省共向10.6萬受益兒童增發低保金1605萬元。通過規范救助管理工作流程、開展救助政策宣傳、探索救助管理區域中心站試點等措施,推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全面取消急難救助戶籍地限制,1-11月全省共對非本地戶籍人口實施臨時救助1964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1.7倍,“救急難”機制持續深化。
貴州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尹秀鈺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鞏固拓展兜底脫貧成果底線任務,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單位<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為主線,著力健全制度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作,狠抓政策落實,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不斷提升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袁生|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