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燊成(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新時代新征程,需要以產業升級錨定東北全面振興的方向。
首先,深刻把握產業升級作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方向的必然性。產業升級是應對結構性問題挑戰的內在要求。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偏重,資源型產業占比較高,多元性不足。尤其在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的背景下,東北地區必須進行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選擇。從全球范圍來看,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東北地區傳統產業比重較大,而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通過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動力。
其次,新時代錨定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方向,必須科學研判產業升級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以此破解發展矛盾、激發內生動力,把優勢條件和發展機遇轉化為發展新優勢新動能,進一步推動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
新時代東北地區產業升級具備諸多優勢條件,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從自身條件看,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生產基地,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為東北地區傳統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市場基礎,為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東北地區產業升級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同時,東北地區產業升級也面臨不少挑戰,比如人口發展面臨的問題、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等。但是,也應該看到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以來,特別是走進新時代,東北振興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尤其在產業升級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綜上所述,新時代新征程要實現東北地區產業升級,必須多管齊下,在科技創新、產業體系、營商環境等方面精準施策。
一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科技革命是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的先導和源泉。依托科技創新,有利于促進東北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
二是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加快構建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以特色優勢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冰雪經濟和海洋經濟,將資源優勢成功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吉林市依托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以及豐富的溫泉資源,組建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投資冰雪旅游項目,發展冰雪運動產業,繁榮冰雪文化產業,提升冰雪裝備產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三是以優化營商“軟”環境增強發展“硬”實力。營商環境既是發展軟實力,更是核心競爭力。要以“放管服”改革為切入點,從放寬市場準入、簡化辦事程序、減少行政干預、優化稅收政策、加強法治建設等方面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變“投資不過山海關”為“投資爭過山海關”。要以縣域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施力場域。縣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也是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重要舞臺,需要增強縣城產業承載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要強化“人”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基于實際需求找準政策落腳點,也應依靠專業工作人員提供關鍵支持和推動力量。吉林市通過選派“企業知心人”下沉企業,突出做好“九解一協調”工作,在供需匹配的邏輯機制下有效破解了企業端“不想說、不便說”,服務端“不清楚、解不了”等難題,探索了一條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路徑。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5日?05版)
(王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