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來,印度政府反洗錢及稅務部門對中國企業發起的“突擊檢查”日趨頻繁,并呈現系統性態勢。抬出一部《防止洗錢法案》,此前通常只需承擔民事責任的普通外匯違規操作,如今均可作為犯罪案件立案,印度政府種種舉動,針對中國企業的意味不言自明。
據路透社消息,依據《防止洗錢法案》,本周二,印度反洗錢部門逮捕了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Vivo的一位員工,將其從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的辦公室內帶走。針對此舉,印度政府有關人士甚至都不愿提供任何證據以證實指控,整個逮捕行動便更顯得令人匪夷所思。
據悉,負責反洗錢調查的機構——印度執法局“突擊檢查”過Vivo位于印度北方邦大諾伊達地區的辦公室,并指控該公司存在非法從印度轉移資金至中國的行為,此外,印度執法局還指控Vivo逃稅。
Vivo目前是印度市場上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僅次于三星。Vivo母公司為中國的BBK電子,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除了Vivo品牌外,該公司目前還在印度市場經營銷售包括Oppo及Realme品牌。
過去18個月內,印度執法部門也曾“盯上”過其他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去年4月,小米公司價值6.76億美元的資產被印度政府凍結,當時,印度政府同樣沒有就所謂的指控提供過任何實質性的證據。
今年9月28日,印度政府的稅務部門又“突擊檢查”(另有一些媒體稱為“到訪”)并搜查了筆記本制造商聯想位于孟買、班加羅爾以及另外兩個城市的辦公室,并對聯想發起調查。
莫迪政府治下的印度,事實上已經選擇了親美的立場。但這并沒有消除國內的反對之聲,對執政的印度人民黨“不喜歡”的那些國家而言,這樣的選擇也不可能改善彼此的關系。印度還加入了所謂的“四國聯盟”,聯盟的另外三個成員分別是美國、日本與澳大利亞。
與印度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盡管中國企業以及個人頻繁遭到印度針對,但中國方面卻一直對印度保持了值得效仿的克制態度。中方對印度企業、投資以及印度投資者始終表示歡迎,且一直承諾致力于通過和平對話解決中印邊境沖突問題。
與周邊國家的邊境爭議是印度自殖民地時期以來遺留下來的問題,不能因此就去破壞中印雙方順暢共贏的經貿合作,更不能允許因此動搖中印關系大局,對于這一點,希望新德里方面做到“心里有數”。
本文譯自《中國日報》10月13日社論
原標題:Targeting Chinese firms won’t help India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