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我是余歡水》。 主辦方供圖
話劇《我是余歡水》于8月3日在繁星戲劇村正式開啟第17輪演出。《我是余歡水》是由編劇王甦和導演顏永褀在暢銷小說《如果沒有明天》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的話劇作品,今年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觀眾反饋良好,本輪首演可謂是一票難求。
《我是余歡水》以詼諧荒誕的方式講述了社會底層小人物余歡水在經歷了生活、職場、生命等艱難境遇后,最終尋找到生命意義的故事。導演顏永祺希望這部戲可以帶給觀眾一種力量,讓觀眾明白,人其實可以活得更加勇敢灑脫。在人生跌入谷底,甚至要面對生死時,總有一些與自己關聯著的東西,或者發自內心,或者來自于外部的刺激,讓人可以獲得“向死而生”的力量,重新發掘生命的意義。
話劇《我是余歡水》開啟第17輪演出。 主辦方供圖
這種鼓勵人們向死而生,面對挫折時樂觀的態度,更容易激發當代大學生的共鳴和情感共振。因為他們還未正式踏入社會,就扛起了著很多“包袱”,學業競爭壓力、就業壓力、上學的經濟壓力、來自學業和人際關系的心理健康等諸多問題。《我是余歡水》用荒誕主義的喜劇外殼包裹現實主義,探討現代人的生死觀念和生活真相,也讓他們在笑淚交織的戲劇體驗中,產生獨特的生命思考。
本劇用尖銳的筆觸勾勒當代人的生活真相:上不去的業績、干不完的工作、調和不完的家庭矛盾、處理不完的人際關系....當面對這些無奈、無解的壓力,我們又能做些什么?是繼續按部就班的生活,借助“阿Q勝利法”接受所有不滿的人、不滿的行為;是徹底躺平?成為“脫不掉長衫的孔乙己”,陷入長期的自我內耗?余歡水,以夸張、戲謔的方式開辟了第三條路:直面遇見的問題,為自己而活。
職場、生活、生命,《我是余歡水》所蘊含著的深刻內涵,任歲月更迭,始終具有貼合時代生存的現實意義: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要用力地生活,不留遺憾,用力地去愛去恨去親吻,我們都是小人物,人人都是余歡水。
從繁星戲劇村的《我是余歡水》這輪演出看來,觀眾對好的內容還是有強烈的買單欲望。作為小劇場話劇的先驅者,繁星戲劇村持續輸出著優質內容,也在行業中有著獨特的地位。
據悉,話劇《我是余歡水》本輪將在8月3日—8月27日演出23場,接下來也會在深圳、南通、武漢等城市陸續上演,明年余歡水也即將迎來500場演出,屆時將給觀眾帶來更多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