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鵑火把節現場。
"千簇萬家吉祥火,各族共慶火把節”,8月1日下午,百里杜鵑火把節取火儀式暨“火一把”跑火活動在貴州省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方家坪景區舉行。
彝族男女跳起狩獵舞。
在方家坪景區巨石陣取火現場,長號、大鼓齊鳴,德高望重的彝族畢摩齊頌《取火經》、彝家漢子齊鳴過山號、彝族少女和小伙跟隨著畢摩的歌聲在巨石陣中跳起狩獵舞,用最古老的方法鉆木取火,當縷縷青煙緩緩冒出,人們心中的火種也被點燃。取火者站在巨石陣中,將火把高高舉起,預示火種取得,大家歡快地跳起祭祀舞,表達喜悅心情,以祭祀的方式呼喚祖先的神靈來保佑,庇護后人家庭平安、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游客參與百里杜鵑火把節點火儀式。
“知道彝族朋友的熱情,也在網上看到過類似的儀式,但從來沒有切身感受過,借著這次避暑的機會體驗了,讓我開了眼界,感覺不虛此行。”四川樂山游客羅協義笑著說,雖然天氣微涼,但毛毛雨澆不滅火把,更冷不了大家跑火的激情。
據介紹,“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重大傳統節日,取火儀式是“火把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志性的象征符號之一,也是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詩歌、服飾、農耕、天文等文化要素的載體。作為今年百里杜鵑火把節的序幕活動,取火儀式率先登場,將濃郁厚重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生態環境有機結合,充分展示百里杜鵑文化、旅游的魅力。
彝族同胞激情玩火。
此次活動以“非遺傳千古·火映杜鵑紅”為主題,主要包括“祭火取火、歡樂跑火、激情玩火、祈福分火”六個部分。取火結束后,在畢摩、長號手,吹鼓手及群眾的護送下,來自全區9鄉(街道、管理區)的彝族同胞用火把接火種,由巨石陣向阿魯山腳開展“火一把”歡樂跑火,將熊熊燃燒的火種帶到各地,點燃各處狂歡夜的火把。
“來百里杜鵑避暑,聽說景區有火把節的活動,就和朋友一起過來玩了,這里的氛圍特別好,取火儀式很古樸、很繁復,他們所有的表演都帶有民族特色,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前來參加活動的四川游客付相瓊說道。此次火把節不僅讓游客全程體驗百里杜鵑火把節的取火儀式,還有如玩火、跑火、祈福、分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為游客呈現了一場異彩紛呈、古樸濃郁的文化盛宴。
火把節現場,群眾載歌載舞。
花鼓敲起來,彩巾舞起來,舞蹈跳起來,在最后的祈福分火環節,隨著巨大的篝火被點燃,大家拜香祈福,共同分火,現場氛圍達到高潮,彝族群眾的歡歌熱舞,也感染了在場的游客們,大家手牽著手一起加入了文化盛宴之中,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滿足。
據悉,即日起,火把節系列活動如民族服飾展演、民族民間趣味體育活動、火把節音樂匯、民族歌舞展演、“民族團結杯”烏蒙歡歌廣場舞大賽、火把節狂歡夜等將相繼在百里杜鵑上演。(趙華海 楊品益 蔣鑫 | 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