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貴州省畢節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現象導致生態環境脆弱,但莽莽群山間埋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
近年來,這座擁有68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其中相當大一部分剛剛脫貧——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提質改造煤礦開采等傳統工業,新興產業不斷聚集,經濟增長實現從資源粗放開發為主到綠色發展引領的華麗蝶變。
畢節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呂勇表示,自2021年以來,該市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招商方面成效明顯。這一轉變是當地采取措施優化產業結構的一大亮點,旨在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畢節實踐。
“畢節市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是考慮畢節人口基數大,但農村人口占比高,勞動力綜合素質較低的現狀。”呂勇表示,畢節市充分用好東西部協作幫扶資源,派出駐點招商工作隊,大力開展以紡織服飾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招商,積極承接東部需轉移的勞動密集型優強企業。
“我們持續用好資源、政策、人口‘三大優勢’,通過‘市場換產業、資源換投資’,先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投資項目349個,投資金額664.43億元,帶動就業16600余人。”呂勇補充說道。
據呂勇介紹,根據畢節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市場優勢,在充分考慮要素保障能力前提下,注重引進拉動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消化就業壓力、利用本地資源、市場前景樂觀、技術升級換代的項目,限制引進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致環境惡化、產業結構趨同化、區域間資源爭奪加劇等項目。
LED燈絲制造企業貴州聯尚科技有限公司是“粵黔東西部協作先進民營企業”,于2015年落戶畢節市七星關區。
“公司的研發基地位于廣東深圳總部,而所有的生產線在畢節。”據貴州聯尚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戴小玲介紹,公司目前有170名產業工人,平均年齡在35歲,大部分學歷相對較低。
像聯尚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過去集中于沿海地區,產品通過海運直接銷往世界各地。然而,隨著沿海地區將重心轉移到研發與創新更高附加值的產品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向中西部流動的趨勢正在加快。
一個個企業落地生根、工業發展生機勃勃、周邊群眾家門口就業……聯尚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畢節為轄區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就業環境。
30歲的王梅去年開始在聯尚擔任會計。這位三個孩子的母親自2016年從當地一所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小微企業工作。
“聯尚提供了更加穩定的工作環境。”王梅回憶起她任職過的最小的公司僅10名員工,因經營不善倒閉,拖欠了兩個月工資一直未能討回。對王梅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在這里工作我可以按時拿到工資。”王梅入職聯尚以來,工資穩步上漲,現在已高于畢節市平均工資水平。王梅說,新工作帶來的安全感能夠讓她安心備考注冊會計師,為職業生涯帶來更多保障。
開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招商,同時也是“穩就業、促增收”有效舉措之一,為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實現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畢節脫貧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15.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8年的1.31倍、1.42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此外,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是2018年的1.26倍。(記者 李磊 楊軍 編譯 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原文見7月19日,中國日報頭版轉6-7跨版專題報道2條,英文鏈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307/19/WS64b73255a31035260b81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