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1210項非洲“好物”讓你淘花眼
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開幕首日見聞:“非洲風”濃郁,“經貿熱”升溫
6月29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盧旺達展臺熱鬧非凡。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6月29日,第三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暨中非經貿合作論壇在湖南長沙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一大早,來自中國和非洲的參展商們已在迫不及待排隊入場。一場經貿盛會就此拉開帷幕。
“我們來中國,不只是為了賣東西”
“姜粉、小米、木薯粉……看看我們帶來的好東西。”6月29日上午,馬里共和國的一名參展商還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排隊入場時,已開始現場叫賣。只見她雙手抱著一只大大的編織籃,里面裝滿了家鄉特產。
博覽會首日,不少非洲參展商仍在清理商品,展臺貨架不斷“上新”。
莫桑比克展館的中央展柜里,各色礦石擺滿玻璃柜;“棉花之國”貝寧展館,花色多樣的棉布引人注意;馬達加斯加館的主題是“島之味”,香草莢、丁香、可可,讓人一秒嗅到印度洋島國的氣息……
“來,嘗嘗我們的辣椒!”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參展商吆喝大家進展館。
辣椒油、辣椒醬、辣椒粉,剛果民主共和國帶來了當地產的系列辣椒產品。數量不多,但品種齊全。
“我們來中國,不只是為了賣東西。”參展商告訴記者,聽說盧旺達干辣椒進入中國后,有了品牌,賣得不錯。這次來,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想借助博覽會平臺,和中國采購商達成合作,創立品牌,以此帶動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辣椒銷售。
本屆博覽會,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為主展館,共“六館一區”,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據長沙海關統計,截至6月28日,已有來自29個國家的1210項展品準入參展,較上屆增長155.6%。猴面包樹果粉、烏魯拉籽油、孔雀石等展品,都是讓人期待的新奇非洲“好物”。
除了主展館,分展館設在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湖南高橋大市場),將舉辦非洲好物網購節、直播帶貨、咖啡師冠軍挑戰賽等諸多精彩活動。7月1日至2日,公眾即可免費預約參觀博覽會。
“來長沙找非洲合作伙伴,來對地方了”
“太好了”“這個產品不錯,我得找他們談談”……展館內,來自浙江義烏的貿易商畢萬霖不停感慨。
專注做中東和非洲貿易的他,第一次來湖南,是沖著中非經貿博覽會來的。
“來長沙找非洲合作伙伴,來對地方了。”博覽會首日,畢萬霖逛了一天,收獲頗多。
馬拉維展館的一套桌椅吸引了他,全手工鏤空木雕,小巧精致,適合擺在西餐廳或咖啡店。
接著他去盧旺達展區,目標明確,只為尋找明星非洲展品——盧旺達干辣椒。
他還想找到優質的非洲黃豆,埃塞俄比亞、貝寧的黃豆都不錯,他準備找參展商談談。
湖南本地的企業,則擺出商品,用直觀的方式尋求非洲合作伙伴。
“希望通過本次展會尋找到更多的非洲合作伙伴,擴大對非出口。”在展館內,湖南冰勛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創辦人魯岳雷說,非洲是企業重要的出口市場,2023年銷往非洲的訂單已高達數千萬。
瀏陽花炮、湖南小農機、植保無人機等,紛紛亮相博覽會,甚至還有辣條企業參展。
“別小看我,我比你們更了解湖南”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中非關系日益密切。記者發現,已經有非洲朋友,比中國人還“中國通”。
博覽會首日中午,標準銀行企業與商業銀行事業部國際貿易主管Luthando Vuba和他的中國朋友一起,在中式快餐店外排隊等待取餐,他給自己取了中文名——魯唐鐸。
“你們吃過這家嗎?”魯唐鐸打開手機相冊,那是一家長沙小龍蝦店。
他的中國朋友搖搖頭。魯唐鐸儼然長沙“老口子”般,說:“強烈推薦,你們應該去嘗嘗。”
經常往返于南非和中國之間,魯唐鐸甚至這樣告訴他的北京朋友:“湖南的辣和四川的辣不一樣,不會讓你的舌頭失去知覺。”
“別小看我,我比你們更了解湖南。”魯唐鐸說,借助本屆博覽會,他希望能更深層次地推動湖南和非洲的合作。
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標準銀行集團20%的股份,成為標準銀行的單一最大股東。2020年,中國工商銀行上線“環球撮合薈”平臺,和標準銀行一起攜手推動中非企業交流對接。長沙“網紅”品牌“小咖主”,便通過該平臺與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地的咖啡豆供應商達成合作,采購成本減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