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興則城市興,青年強則城市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視和關懷,為我們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春是鶴壁建設的亮麗底色,青年是鶴壁發展的最大底氣。近年來,鶴壁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中心城區參加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為契機,全域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以城市友好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以青年人才聚集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動能”,以青春之名燃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建設的澎湃引擎。
優化青年政策體系,打造讓青年“心向往之”的首選之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鶴壁市委、市政府始終站在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戰略高度,把黨的領導貫穿青年工作全過程,不斷提高城市對青年發展的承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全面落實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將青年發展寫入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出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工作方案,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貼近青年需求、照顧青年特點、體現青春元素、激發青年活力,具有鶴壁特色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路徑初步形成。二是加強思想引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參與青少年達320萬人次。建立青年講師團、紅領巾巡講團等宣講小分隊85支,開展各類主題宣講1092場,選樹“青年五四獎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進典型871名,有力引導了各領域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三是加強政策支持。大力實施“興鶴聚才”行動、“掛職博士”引進計劃等,圍繞青年“引、育、留、用”,出臺就業創業、醫療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一攬子普惠暖心政策,繪制了清晰的青年人才開發路線圖,構建了涵蓋高層次人才、產業緊缺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的“1+N”全鏈條人才政策體系。近年來,柔性引進來自全國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219名,其中14名博士留鶴,成為不走的“博士服務團”。
厚植干事創業沃土,打造讓青年“激揚閃光”的成就之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當青春同黨和人民事業高度契合時,青春的光譜才會更廣闊,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發”。鶴壁市委、市政府積極搭建青春建功平臺,努力為青年創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發展條件。一是壯大產業提供發展舞臺。堅持用“新”領跑,用“數”賦能,用“鏈”超越,突出抓好10大產業集群、39個重點產業鏈建設,電子電器、現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綠色食品、鎂基新材料4個優勢產業積厚成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物技術、現代物流等3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衛星互聯、信創、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搶灘占先,京東、聯想、贊宇、美瑞、360、航天宏圖、龍芯中科、藍色光標等頭部企業紛至沓來,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產業發展格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在河南省排名第二,營商環境評價連續4年河南省排名第三,因產業升級成效明顯,兩次獲得國務院激勵表彰。二是創優平臺激勵科技創新。堅持把做大做強創新平臺作為匯聚青年英才的關鍵抓手,深入開展科技創新提升突破行動,規劃建設53平方公里的鶴壁科創新城,推動省科學院鶴壁分院、神農種業實驗室首家中試和成果轉化基地、河南衛星產業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相繼落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1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總量達到14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5.1%。推行“揭榜掛帥”機制,發布11項重點攻關企業技術需求和4項科技成果,揭榜金額4300萬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超6700萬元,技術合同成交額連續4年實現翻番。三是精心服務助力就業創業。持續實施“鶴子鶴商雙回雙創”計劃,完善青年企業家創業成長平臺,落實鼓勵青年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創建各類創業創新載體241個、省級“雙創”園區10家,新拓展就業崗位6.3萬個,助力5萬多名青年實現就業。扎實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全市持證人員總數達到46.6萬人,占從業人員的57.4%。四是塑造品牌擦亮青春底色。充分發揮青年在各領域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深入開展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等品牌建設,組織實施農村創業青年“領頭雁”工程,選派“第一團支書”助力鄉村振興,引導青年自覺將“小我”成長融入報效祖國、建設城市、服務人民的火熱實踐。特別是,面對新冠疫情和洪澇災害,組織全市4萬多名青年志愿者、458支青年突擊隊,在防疫防汛一線率先出列、沖鋒在前,在大戰大考中唱響了青春之歌。
完善保障服務體系,打造讓青年“如魚得水”的樂享之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千方百計為青年辦實事、解難事,主動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鶴壁市委、市政府始終將滿足青年多樣化需求融入城市建設,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青年“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構建一流青年城市生態。一是讓青年住房更有保障。實行青年人才補貼,對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生,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800元、500元標準連續3年發放租房補貼,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補貼,助力青年從容完成“一張床”到“一套房”的過渡。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大力推動市縣兩級人才公寓建設,已投用人才公寓7464套,正在加快新建1萬套。探索多元化、立體化、市場化的青年人才驛站服務體系,打造青年人才會客廳、青年人才驛站,建好青年融入鶴壁的“溫暖第一站”。二是讓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以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在中心城區建成了121個“一刻鐘生活圈”試點社區,實現全覆蓋,6月底前兩縣縣域實現“一刻鐘生活圈”全覆蓋,新建運動場館和社區游園566個、家長學校和社區書屋227所,城區建成中小學和幼兒園108所,普惠性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5.3%,城市公共服務空間與青年發展更相適、更搭配。三是讓青年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充分發揮鶴壁文化資源優勢,精心架構青年娛樂生活場景,高標準建成總投資1.8億元、占地331畝的體育公園,總投資2000萬元、占地2.8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園,高質量打造中凱商業街、朝歌里人文小鎮等文創商業旅游綜合體,大力發展夜經濟、首店經濟,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地、時尚景區、活力街區不斷涌現,青春不打烊生活圈正在加快形成。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當下的鶴壁,活力無限、機遇無限,是一片干事創業的熱土,也是一座成就夢想的城市。青春鶴壁期待與廣大青年一起,共享發展機遇、共拓產業藍海、共繪美好盛景,在“雙向奔赴”中奏響青春奮斗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