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青團中央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在全國部署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既是推進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也是推進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必然要求。贛州市堅持守正創新、務實篤行,認真落實試點工作的各項要求,建立完善市級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更好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推動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青年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工作,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攸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贛州具有青年工作的光輝歷史,中央蘇區時期,廣大青年堅定跟黨走,踴躍參加“少共國際師”“青年輕騎隊”等,在反“圍剿”戰爭和蘇區各項建設中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邁入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贛州要與全國同步實現現代化,使命重大、任務艱巨,需要凝聚更多中國式現代化的青年力量。贛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導全市廣大青年從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十年巨變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堅決扛起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責任,把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融入各地各職能部門主責主業、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充實青年工作力量,專門核定3名事業編制用于試點專班專職運行,引領全市上下、各行各業充分信任青年、熱情關心青年、嚴格要求青年、積極引導青年,激勵廣大青年在“三大戰略、八大行動”中賽馬比拼、建功立業。
二、優化服務供給,讓城市對青年發展更友好。青年的活力就是城市的活力,青年的競爭力就是城市的競爭力。贛州市以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為抓手,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以青年視角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打造更具溫度的青年之城。圍繞全國傳承紅色基因示范區建設,依托贛州紅色資源富集的優勢,將紅色經典、革命故事納入大中小學校教材,開發青少年研學旅行路線和精品課程,經常性開展誦讀紅色經典、尋訪紅色足跡、傳唱紅色歌曲、“微團課”等活動,強化紅色教育,賡續紅色血脈。將“青年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功能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方面,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充分展現青年元素。多渠道解決青年住房突出問題,在中心城區建設5.3萬套人才住房,將新就業無房青年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出臺租住補貼優惠政策,讓青年“留得下、住得好”。大力發展青年經濟,改造提升宋城歷史文化街區等一批適合青年消費特點、滿足青年消費需求的特色美食街區、夜經濟消費區和網紅打卡地,滿足青年多元化、個性化創業和消費需求。開展“愛在贛南,不收彩禮”贛州青年婚戀新風行動,更好解決青年婚戀交友難題。發展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務,落實青年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降低青年生育、教育、贍養成本。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童心港灣”關愛留守兒童,建好鄉鎮“青年之家”陣地、青少年科普體驗館、非遺展示館和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整體提升青年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水平。
三、支持創新創業,讓青年在城市發展更有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贛州市圍繞“1+5+N”主導產業,布局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產業園、科創產業園,量身打造青年創業孵化平臺,發展面向青年、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利用國家部委對口支援優勢和深(圳)贛(州)對口合作機制,出臺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組建并市場化運營贛州人才集團,推動各縣(市、區)、龍頭企業建設“科創飛地”“人才飛地”,吸引更多人才在贛州創新創業。用好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國家高層次人才產業園等重大平臺,與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高端研發機構,實施科技創新賦能青年揭榜掛帥攻關行動,幫助青年人才科研攻關,促成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扎實開展“人才留贛”工作,實施大學生能力提升“展翅計劃”,常態化舉辦高校畢業生留贛就業專場活動,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留贛就業創業。完善青年創業金融支持體系,每年新增創業擔保貸款20億元以上,為青年創新創業賦能加力。針對青年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等群體開發推廣“青”字號專屬金融產品,滿足創業青年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
四、強化統籌協調,充分凝聚推動青年發展的強大合力。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是一項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的系統工程。贛州市堅持以系統思維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推動各級各部門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聯席會議辦公室充分發揮統籌抓總作用,建立健全青年發展工作考核體系,列出硬性指標,量化考核方式,用好信息通報、聯合調研、政策會商等方式常態化開展督導督查,通過條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動各級各部門履行工作職責。市統計局等相關部門加強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和指標監測統計工作,收集青年發展重點領域相關數據,全面評估青年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總結提煉好經驗做法,為市委、市政府決策青年工作提供參考。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加強溝通協作,推動自身職能與落實青年規劃有機銜接。各縣(市、區)主動作為,全面推開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參照市級組建工作專班、落實專項經費、出臺惠青政策、強化市縣聯動,引導廣大青年積極投身社會治理、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等生動實踐,努力實現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共同出彩。
(張驊)